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精选9篇8-4-86

2024-08-25 19:03:12 互联网 知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9篇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风险控制措施 篇一

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进行风险评估、优化操作模式、扩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安全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进行风险评估

进行风险评估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加强监管,从而能够更好地建立健全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制度。除此之外,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在进行海外项目投标工作之前,应当注重对于所在国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和其他系统性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综合的考虑经济因素、地区因素及技术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优化操作模式

优化操作模式对于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的细化外汇业务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多种手段降低外汇风险。除此之外,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并且进行收支冲销,或者是提前或推迟支付。与此同时通过及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来对于非系统性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和规避。另外,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在工程招标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尽可能的在签订合同时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扩宽融资渠道

扩宽融资渠道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扩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加强工程款清收管理和资金预算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扩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进行足量的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来确保银行能够保函支付的保证金并且能够支付工程物资款需要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业主工程款支付滞后时可能出现的施工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四)增强资金安全性

增强资金安全性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重中之重。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加强与国内银行机构的联系并且做好国内项目的资金集中工作,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的授信额度。除此之外,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的优惠政策并且及时的减少财务费用。另外,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寻找可靠的合作单位或联营单位,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散经营风险并且还能够获得实施项目的资金保障。从而能够在缓解保证金压力的同时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二、结束语

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篇二

关键词:工艺措施施工 危害因素 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009-02

1 前言

工艺措施是确保油田原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于工艺措施施工的作业场所在野外,具有点多面广、施工场地流动性和差异性大、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因此,对于工艺措施施工中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保障作业施工现场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整个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田工艺措施施工的特点

2.1 流动性大、施工场所分散

油田工艺措施施工场所不固定,经常转战于各个井场,同一个措施所面临的每一处施工井的井场条件、运转路线也不相同。因此,每一口施工井的转运路线的路况、运输车辆的安全性、井场的工作环境等因素都对工艺措施施工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2.2 可发生事故影响因素复杂

由于工艺措施施工都是露天作业且大多数施工井都不能当天完成,同一作业场所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工作时间中风险也可能不相同。施工人员有可能随时面临新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种面对的风险也不一样且这些施工人员又处于同一施工层面中,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大,增大了危害辨识的难度。

2.3 不同环节的协调性直接影响现场施工安全

不同环节的施工人员分散于施工现场的不同部位,面对具体的施工问题,一般靠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判断,易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工作环境改变等不安全因素,如施工准备及收尾期间由于井场每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不同,而且又是同步,如果不能有效配合易造成现场混乱极易引发事故。

2.4 现场环境及施工条件差异大

较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会对工艺措施施工安全造成影响。由于我厂的油水井均处于野外,且常常被农田包围,从而导致这部分施工井安全通道不畅;施工过程药剂渗漏,遇雨水天气可能流淌到农田中;还有,现场施工的作业环境差、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就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生理或心理的变化。

2.5 施工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人员年龄结构参差不齐

施工操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人员年龄结构参差不齐,对各种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HSE“作业指导书”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在工作中对交底,培训内容不牢记,而淡化了安全意识,增加了危险和有害因素。

鉴于上述特点,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工艺措施施工井场周边环境、天气状况、施工工序、施工人员构成等,对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削减措施,必要时应停止施工。

3 工艺措施施工中常见的危害因素类型及成因分析

根据工艺措施施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对工艺措施施工中常见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3.1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各类作业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的风险。工艺措施施工中可能发生物体打击的施工工序有:(1)井下工具起下作业,修井机操作手操作不当造成管柱弹起伤人;没安好吊卡销,提升管柱时管柱脱离吊卡而伤人。(2)挤注类施工流程连接,大锤等工具飞出伤人。

3.2 触电伤害

工艺措施施工的触电伤害主要发生在野外露营值班房(铁皮房)接电、搬运货物触碰外部电线、雷雨天施工造成雷击等。造成的原因有:没办理用电作业许可、搬运货物时未能有效估计外部电线的距离、高度致使搬运货物时触电;同时,井场接线老化、未架空、接头处未采取绝缘处理、野外露营值班房未接地、线路老化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电击伤人事故。

3.3 环境不良

环境的不良,会影响工艺措施施工的顺利进行。工艺措施施工前,工艺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会对承包商进行HSE交底,对200米范围内地面环境,如耕地、坝堤、同井场油水井、民宅、公路、厂房、林场、养鸡厂、采油站等进行分析,以确保生产现场的安全环保状况符合施工要求,保障安全施工。

3.4 中暑、冻伤

中暑、冻伤经常发生在夏季或冬季的酷暑、严寒时期。

3.5 H2S中毒

H2S是强烈的神经中毒药物,短期内接触大量H2S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系统以及心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紊乱。H2S的中毒主要可能发生在我所的化工室在井口取样和放空时。加强硫化氢气体的防范是我所乃至我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3.6 其他危害因素

工艺措施施工的现场有可能存在的其它危害因素有:搬家、收尾时的无法预知的伤害、井场外来人员的干扰造成施工人员情绪上的变化而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伤害;另外还有摔倒、碰撞、擦伤、踩伤等危害。

4 工艺措施施工的危害因素的控制

工艺措施施工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目的。

4.1 工艺措施施工中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工艺措施施工是一个由人员(外来施工人员)、机械、物料、法规、环境构成的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干扰、互为条件的整体,这五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协调是工艺措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工艺措施施工风险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风险控制范文 篇三

1风险控制的原则

由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掌握的信息上处于高度的不对等地位,再加上环境的差异,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风险投资的风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控制。

1.1合同约束为主,律法为辅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开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其风险投资领域并不相同。每一项投资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重要的一环就是法律政策。一些风险企业和投资公司不成熟,不能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弥补一般法律政策的不足,保证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1.2制度优于量化风险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创新技术,前面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东西,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企业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前途未卜”。同时,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许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财务、经营数据等,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时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所以数量上控制风险可能非常的小。相对应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控制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这种模式,能够使员工自动产生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1.3分散风险为主,规避为辅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人们普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风险,其中规避和转嫁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益,风险的规避和转嫁这与风险投资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很大。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是通过购买金融衍生物来进行,但是在风险投资中几乎没有金融工具,因而很难实现风险的转嫁。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分散投资,这种模式使用价值更大,投资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好处是比原先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风险。

1.4结合投资前选项控制与投资后管理控制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前的控制和投资后的管理的控制,这与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在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创业团队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以外,也会发挥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对风险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和风险,既有利于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也符合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利益。

2风险控制的措施

2.1组建团队控制风险风险投资的核心项目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使其项目的增速常常是惊人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组织管理的强化,就会造成项目规模的膨胀和组织结构的不均衡。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的一项新型的事物,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否成功的实现风险投资,组织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资项目对于组织内部的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管理经验,并且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和机能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协调运用只有高性能的项目团队能够完成。这些都表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风险控制团队与过去的团队有所不同,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实施了改进。组织过程不是职能部门,而是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成为了过程的重要构成和主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应该从获得过程的核心部分进行,这样才能使参与的人员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得与项目从事人员相协调,倘若不协调则会导致团队不能充分发挥活跃的性能,最终使得项目不能够按期执行,造成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如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才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实现项目成员忠诚度的提升,最终使团队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推动力和阻碍对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推动力能够增强团队的性能,发挥其助力作用;阻碍则相反。团队的作用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2对项目进行评价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最初的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的有很多,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是选择上的错误,也就是投资项目所采用的决策出现了错误。风险投资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科技创新含量高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快这些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选择将决定项目的成败,也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往往只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市场经验和直觉,这种情况下决策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存在片面性,往往会使风险增加。风险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需要一种非常真实的环境,如何构建比较真实的风险环境,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价值的评估很多时候需要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评估,更为重要的全面的评估。但是,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形势,还有公司的管理等方面要非常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正确的评估方法对财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财务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测。风险投资是一项新的投资模式,前人的经验数据非常的少,这给项目风险评估者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采用类似的数据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选取合适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分析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考量收益利润。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现金的流动过程,以此推断预测利润的多少。

2.3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风险投资的很多情况是结合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其投资的项目成本的,但是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的产生,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调整相关的项目参数,且对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新的非常有效减少这一风险的措施。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将整个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决策等相关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进而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上更为高效的运用。通过全面信息收集避免了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措施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3结论

风险控制措施 篇四

【关键词】:施工企业;土建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1、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研究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建设的风险也就会越大,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就越高,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前期投资大,前期的资金运营风险较大。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和普通的施工项目相比之下,其层数非常的多,其高层量也比较大。在高层项目之中,火灾已� 工程风险的责任承担者相对较多。由于土建施工的垂直运输量十分的大,高空作业也是非常的多,吊装作业的风险自然也就高,而且在安装和调试垂直运输设备的时候安全风险也就比较大。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难度大,作业的种类纷繁,涉及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大,而且工种以及工种之间的交叉配合很多。结构复杂,设计和施工不仅量很大,技术难度也比较大。场地相对限制条件较多,施工的自然条件、施工环境均十分的复杂。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风险

2.1施工技术

2.1.1主体结构工程

在高层建筑之中,其 业主在施工的时候,使用由咨询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与此同时,面临支撑物和脚手架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建筑商的施工进行一个合理的制约,将最终的审查权利保留,在合同之中未规定与说明的承包人所采取的保护结构的方法一定要在业主允许之后才可以进行。

2.1.2消防工程

建筑工程消防工程,其内容涵盖了消防工程学科和火灾科学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才可以有效地控制消防工程的投资、进度以及质量。在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自然风险、技术分线以及经济风险。

2.1.3给排水工程

在高层建筑之中,给排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安全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给排水根本就无法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然而要适应变化不断的市场就一定得要面临风险的考验,例如市场风险、项目建设、积极的开发新技术等等。

2.2项目管理

2.2.1决策错误

信息的失真与取舍失误,事实上指的就是施工单位在收集相关部门的信息时整理不全面,将正确的信息忽略,使得决策层的判断没有足够的情况。决策错误包括了信息的投标风险、中介风险、取舍失误、报价失误、风险、信息失真等等各个方面的失误。

2.2.2合同风险

在签约的时候,合同条款之中的不平等条款、遗漏条款、定义不准确;履行中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十分的限制,工作协调不力,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等等,均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2.2.3责任风险

其中包括了职业责任风险、替代责任风险、人事责任风险以及法律责任风险。其中,人事责任风险具体的表现在企业的决策层所聘用的管理人员的道德品|、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经验,法律责任风险则是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与法律的不健全等等,未正确的理解法律的限制;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高超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及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的扩散,在工作中可以预测的到潜在风险。

2.2.4价格上涨

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承担着所有的成本,一定得对意外因素进行一个充分的考虑,尽可能的做出科学、合理的报价。业主假如允许承包商按照最终的费用来报销,承包商不仅仅可以避免涨价部分的费用。假如业主将费用上涨的部分全部承担,就会使承包商在工作之中时候总处于被动的地位。

3、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过程

针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其实施的步骤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从风险识别到风险估计,之后是风险评估,再者就是风险应对,最后是风险控制。

其中风险估计与评价可以看作是一个步骤,统称为风险评估。

3.1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识别

首先是对风险因素通过专家讨论,形成初始的风险指标,将初始风险核对表制定出来,之后再对初始风险指标进行专家一个匿名的讨论,进而就可以形成最终的风险核对表。

3.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风险评价与风险估计,风险评价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之上,对风险指标进行严重程度的计算,用科学的方法来将风险损失度从大到小的指标排序评价出来。

4、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4.1风险回避

其主要指的就是将风险源中断,在发展阶段遏制风险。回避风险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的风险,但是与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相比之下,这些风险与风险在后期产生的时候,所造成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例如在投标的时候,尽可能的回避风险大的项目,来选择收益适中、风险小的项目,对于其中可能会造成亏损的项目就得彻底的放弃。

4.2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是指在财务之中所使用各种的预防措施,将其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彻底的杜绝。企业积极进行风险防范的表现就是使用预防损失的风险管理方法。比如承包商为了保障所采购的材料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的供应,就可以在采购的过程之中选择多家供应商;为了从根本上来避免因施工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罚款、返工,可以充分的提高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

4.3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是指在已经发生了风险损失之后,通过与之对应的措施来及时的遏制损失恶化或减少损失扩展期间可能会发生的扩展与蔓延,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例如业主付款延期,施工队可以通过施工队伍、使用停工撤出的方式相应的提出索赔的要求,在严重的情况之下可以进行诉讼;在发生施工事故之后应该得紧急救护;其安装的火灾预警等等防范系统均是为了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

4.4分散风险

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建设工程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的法律与我国风险管理法规、土木工程施工影响风险管理将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是避免失败,一个重要的手段成功,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施工企业应与市场、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各级风险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中,才能实现稳定、健康、安全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篇五

关键词:隧道;风险评估;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斑竹林隧道位于叙毕铁路川滇交界处,全长12758m,进口里程D2K222+232,出口里程D2K234+990,进口段为上坪车站,车站双线段隧道为101m。其余为单线隧道,设计为6‰、10.7‰、11‰、7.001‰、-3.0‰的人字坡。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内,无公路通行;浅埋段有叙永到威信公路通过;出口位于威信田坝,该隧道交通条件较差。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2.1工程地质特征隧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褶曲、断裂均比较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对隧道有重要影响的为以下三大构造体系,现分述如下:(1)东西向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天堂坝背斜及发育于该背斜轴部的威信断层、张家边断层及两者的支断层。(2)北东~南西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主要为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高寨坡江西湾背斜、大湾向斜,及发育于高寨坡江西湾背斜轴部的令子反断层。(3)雨河反S型构造:该构造大致以雨河北东附近的官庄为扭动中心,该构造分为东、西两支,隧区附近在区域上属于东支部分,主要为一束大致平行的褶皱和断层组成,构造线形迹呈北东向展布,其主要构造有:田坝头背斜、落田湾断层。2.2水文地质特征洞身穿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较复杂。穿过的地层、岩性主要有: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灰岩、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宝塔组,其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奥陶系下统湄潭组,其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互层,局部夹少量生物碎屑灰岩;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岩;寒武系娄山关群,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隧道在区域上位于东西向构造体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雨河反S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褶曲、断裂构造发育(隧道洞身先后穿越三大褶曲、七条断层);隧道穿越两大水系(南广河水系、赤水河水系),隧区含水层、隔水层相间分布。隧道的主要含水层可划分为两大类:碎屑岩为主的裂隙含水层;可溶岩为主的裂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断层富水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型。2.3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不良地质现象为有毒有害气体、岩溶、断层及破碎带、顺层,分述如下:2.3.1岩溶线路穿过宝塔组石灰岩,桐梓组+红花园组灰岩、白云岩,娄山关群白云岩,属于岩溶强烈发育地层。2.3.2有毒有害气体隧道通过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的泥质灰岩与页岩互层、页岩夹泥质灰岩和页岩、炭质页岩等,根据勘探、测试资料发现了天然气,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灰岩、泥质灰岩的溶蚀裂隙中,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线路穿过奥陶系下统湄潭组页岩、砂岩,局部含胶磷矿,厚约0.1-0.5m,延伸较远,其中部局部含锰矿厚约0.2m,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2.3.3断层及破碎带该隧道断层较发育,与洞身相交的断层共计7条。断层带岩石受到强烈挤压破碎,断层角砾岩发育,断层破碎带宽度一般50~70m。洞身穿越该7段破碎带的累计长度约为465m,约占全隧长度的4%。且多数断层位于可溶岩地层,断层可能导水。2.3.4顺层隧道进口为龙马溪组页岩,岩层走向和线路的夹角约13°,倾向线路右侧,横断面上的视倾角为39°,隧道进口左侧顺层,D2K222+190~D2K224+500段洞身左侧存在顺层偏压。

3、辅助坑道设计

为加快施工进度、解决施工通风、排水及防灾救援等问题,本隧共设置横洞+洞身平导及出口平导。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4、初始风险评价

斑竹林隧道存在的典型风险类型有:塌方、突水突泥、有害气体、洞口失稳、工期风险。本隧为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在隧道可溶岩段均有分布,在穿越断层破碎带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

5、风险控制措施

为减缓本隧道中的塌方、突水突泥、地表失水等风险,降低风险危害程度,本隧采用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5.1塌方风险控制措施1)高风险段施工方法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减少一次开挖断面面积;2)设置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大管棚或中管棚进行超前预支护,对支护及衬砌结构加强,采用型钢钢架加强支护,根据结构受力对二衬进行结构加强,防止塌方事件发生。3)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对本隧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破碎带采取常规地质法+物探法(地震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等)+超前钻探法(超前钻孔3孔+加深炮眼等)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其余一般地段采用常规地质法+物探法(TSP203等)+超前钻探法(加深炮眼)开展超前地质预报。4)根据超前地质预测及预报结果必要时对围岩进行超前注浆预加固处理。其它段在施工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资料,岩溶水情况,围岩溶蚀情况,决定注浆方式、段落等。5)施工中加强系统支护监控量测,特别是本隧浅埋段及洞身断层破碎带地段的监控量测,通过监控量测反应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调整初期支护及施作二次衬砌时机。5.2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1)本隧为可溶岩隧道,线路选线时采用人字坡,按顺坡组织施工,实现顺坡排水,减小突水突泥对施工的危害。2)本隧辅助坑道的设置,结合施工进度,超前预报及排水,采用进口平导及出口泄水洞作为辅助坑道,满足顺坡排水要求。3)采用多种超前预报手段,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4)根据预测及预报结果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处理。5.3岩爆风险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测,如有岩爆风险,则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采取短进尺掘进,控制光爆效果,以减少围岩表层应力集中现象;2)岩爆地段开挖后,及时进行挂网喷锚支护。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岩爆风险,以求最终达到软化围岩、释放应力、保护人员及设备、保证结构安全等目的,并结合调整隧道施工工艺,尽量减小岩爆的危害。5.4有害气体风险控制措施1)施工期间建立有害气体监测、报警和施工通风系统,稀释和排出洞内有害气体,防治有害气体积聚2)加强施工通风和瓦斯的监测,并采用喷雾洒水等防尘措施3)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5.5地表失水做好水源调查,施工中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径向注浆或帷幕注浆等堵水措施防止地表失水。5.6洞口失稳风险控制措施1)完善地表截排水系统2)加强坡面临时及永久防护措施3)设置挡墙等挡护结构5.7工期风险1)设置横洞、进口平导、出口平导等辅助坑道;2)隧道长度超过10km,本线控制工程,进行必要的施工组织设计;3)设置进口工区、横洞及洞身平导、出口及出口平导工区进行施工。4)横洞工区、出口工区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

6、评估结论

风险控制范文 篇六

1.贷款增长过快,贷款存量过大

高校向商业银行借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高校贷款通常是中长期贷款,利息高于一年期贷款,因此,高校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要高于上述计算值。而从高校预算执行结果看,学校将总收入中的10%用于还本付息,已经是相当困难,为此,有些高校只好采取“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新增贷款支付贷款本息。笔者曾经对江苏省37所高校的财务人员就贷款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及“还贷资金来源时”,有11所高校的财务人员选择了“以贷还贷”方式,占被调查高校数量的30%。

2.还款责任不明确

《高教法》明确规定了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换言之,就是高校向银行贷款应当自己还,国家没有义务替学校还债。另外,教育部针对“银校合作”问题,于1999年在10号文中明确要求:“各校必须本着‘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开展银校合作工作,教育部不承担此类贷款的还款责任”。

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对举债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是国家的,现有资金来源仅能够满足维持学校日常运行的需要,并没有扩建校园的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的投入应该由国家财政投资解决。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举债建设,很容易出现贷款超出学校偿还能力的问题,造成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影响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甚至有的高校片面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是加快发展时期,各级各类高校都在贷款建设,若不能跟上发展步伐今后将难以立足,但对自己的还款责任却认识得不够充分。

3.贷款动机不当

我国高校主要领导一般由上级组织任命,实行任期制,这样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一些高校的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地扩大学校规模,贷款规模也随之增大,领导层流行的“政绩观”演化为扩大贷款规模的主观意志,而且贷款规模的大小似乎成了学校实力和学校领导能力强弱的代名词。绝大部分高校借款人没有还款意识,恐怕都有“只借不还”的思想,在校长的任期内将借款用完,还款的事由后任去考虑。

4.贷款决策的非理性化,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高校在贷款的决策过程中通常以项目需求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不考虑将来的偿还压力,或对未来的收入情况过于乐观,高估自身的还款能力。许多高校对于贷款的态度是争取、争取、再争取。事实上,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缺乏融资专业知识的高校财务人员难以胜任这份工作。根据万青所调查的29所高校情况看,有21所高校在贷款申请的决策过程中,财务部门是主要的责任部门,决策过程偏于简化。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看,17份调查回函中,12份回函认为,高校财务状况及银校合作情况是银行审批高校贷款的最重要条件,当问及高校贷款规模的控制依据时,16份回函将项口的资金需求作为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贷款高校,还是金融机构,对于高校贷款决策都趋于非理性化。

5.贷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科学性

高校贷款资金的有效管理与合理使用,是这些借入款项取得预期效益的有效保障。要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要求对贷款的投向和额度有个科学的规划,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本身就是一种超常规发展的举措,这种发展模式包含着政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若干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必须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投资总额、贷款额度还款计划等进行详细规划。

6.还款渠道单一,还贷负担重

在目前形成的高等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局面中,政府拨款和事业收入约占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的90%左右,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中主要的两个渠道,也是高校贷款还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成本高并递增的特点,虽然近几年来连续扩大招生,教育事业收入在逐年增加,财政拨款也年年增加,但平均拨款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必须同步增加对教学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进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如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实施人才战略等,加大了人员经费的支出,以及各种公关性的支出、新老校区办学而增加的成本等,使高校的支出呈高增长状况,学校资金的节余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高校规模的过分扩大已经明显冲击了教育质量,这样将会影响到招生的数量,从而使未来学费收入隐藏着不确定的风险。

二、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高校贷款危机,起因和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此,高校贷款风险控制首先应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入手。

2.自身防范贷款风险应做好的工作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下,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财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为了更好地防范贷款风险,还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树立风险意识,适度、科学理性举债。建设开发新校区,其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相对集中占用时间较长,教育贷款和政府投入性质不一样,必须按照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时偿还本息,因此学校在考虑贷款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这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2)做好财务规划,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财务部门要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学校未来的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人员经费支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等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制定财务规划及还款计划

在贷款资金管理方面,要实行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借贷资金用到既定的建设项目上,狠抓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分步到位,防止贷款不足、滞后影响建设项目,或者贷款过多、过早而造成资金闲置,以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风险控制措施 篇七

【关键词】固定资产;风险;控制措施

1.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诸如高速公路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类型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特点就是利用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为社会提供服务,其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高,一般达8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超过90%。如何能够管好、用好、核算好固定资产;如何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风险,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

2.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全面与全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全程管理即是指对固定资产从企业外部进入企业到最终退出企业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所有环节上实行的由始至终、环环相扣的管理行为。通常,固定资产全程管理的环节如图1。

根据上述13个管理环节,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大致分为进入、存续和退出三个阶段: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制定战略、预算作业和取得验收。管理目标是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取得效用最大的固定资产,即实现质优价廉,并通过验收和领用环节,保质保量地将固定资产分配至资产使用人。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登记投保、使用培训、运行维护、更新改造、调拨置换、出租出借和清查盘点。管理目标是确保实现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并通过清查盘点等环节,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分布、和资产状况等信息完整准确、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毁损遗失、变卖出让和资产清理。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支出合理和收益最大,防止企业资产减少时引起企业资产和收益流失,并通过及时的固定资产清理活动,实现资产信息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

3.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3.1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

企业固定资产的进入有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以及盘盈等多种方式,本文以外购固定资产为例,对其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加以描述。

3.1.1 固定资产采购流程(见图2)

3.1.2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采购价格、采购质量、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等供应活动进行分析,并关注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不断防止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具体讲企业固定资产采购的主要风险和控制措施见下表:

3.2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保、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清查盘点四个方面。

3.2.1 固定资产投保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对应投保的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并办理索赔手续。

3.2.2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维护不到位,可能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资源浪费,甚至发生事故,生产停顿。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维护和安全防范制度,将日常维护流程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二是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修理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简单维护可由操作人员或内部技术人员完成;大修理则需专人负责,必要时可聘请外部技术人员或专业机构。三是对特殊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确保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实现安全运行,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3.2.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主要风险:资产丢失或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盘点;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或盘亏的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比要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审批流程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3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风险存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充分发挥企业资产效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D].2010.

[2]韩东。固定资产管理对国有大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3]薛映桃。浅析如何加强和改进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09.

风险控制措施 篇八

电网风险主要来自于电网结构薄弱、布局不合理,传输断面受限,输变电设备重载或过载;输变电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雷害和鸟害及冰雪灾害引起的线路跳闸;输变电设备新建改造、检修试验,设备制造质量及缺陷以及生产作业环节中人员责任性违章等引起的事故等。在电网调度管理方面针对以上风险要求调度部门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梳理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在调度管理业务流程环节和电网风险预控措施执行环节进行改进和机制创新,辨识主要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以对电网风险实施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有效防范责任性电网事故的发生。

电网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的实施主要以防止调度人员责任事故,进而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主线,针对电网调度工作的流程和调度人员的工作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超前防范事故的发生。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电网风险管控:

(1)每周六的白天当班调度值班员针对下周的大中型检修工作内容、特殊方式、恶劣天气、影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缺陷及薄弱环节等开展电网风险点分析并制定预控措施,在周一开展全班安全日活动时要求该值值班员对全班人员,其他值班员对其风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做到每个调度值班员对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点及预控措施清楚掌握。

(2)电网调度安全分析:调度运行专责针对检修周计划,提前对影响电网运行的检修工作内容做好方式安排,对检修方式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按照电网调度安全分析制度,对调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调控中心的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如要求监控人员对重载设备进行负荷监控,防止负荷越限,并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变电设备接点进行远红外线测温,线路运维部门加强线路特巡等全方位配合,完善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后向全局各相关部门电网风险预警,并在《电网运行周报》中的“下周电网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中予以提前告知。

(3)属于大中型的检修工作要求制定运行方式安排和事故预案,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备案。

(4)调度业务流程控制:对调度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修编固化后形成统一的规范;以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形式对调度安全生产主要业务描述详细、准确,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结果等;要求各执行环节中严格执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控制图如后附图1所示。

(5)密切跟踪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重点防范重载线路及不满足N-1的变电站主变越限运行,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输变电设备安全。

(6)在调度操作管理方面,严肃调度纪律,认真执行电气检修业务单编制、审核、批复流程。大中小型操作,严格执行现场到位标准,调度班长必须到位监督,严防误操作及方式安排不当事故的发生。

(7)利用春秋安检查复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相关功能是否正确投入,重点检查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备自投装置、稳控切负荷运行情况和设备状况,及时督消除设备及管理方面不安全因素,确保与电网实际需求相匹配。(保护及安稳装置运行复核表)

(8)针对事故、障碍、异常进行分析并写出事故分析报告,查清责任、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9)对非计划停电检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严格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

(10)编制电网迎峰度夏、度冬工作安排和事故预案,确保电网迎风度夏(冬)期间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1)严格细化新(扩)建设备接入安全分析和启动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安全顺利完成基建、技改等新设备投入,把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在运行监控、调试、启动投运、预试检修等具体工作环节中,实现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12)建立《电网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主要针对电网存在的重大及一般性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缺陷、临时运行方式等对电网造成的风险,从发现时间、隐患内容、风险评估、防范措施、销号时间等内容建立档案表,使调度值班员熟悉掌握电网存在的隐患内容、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及销号时间,形成一个闭环流程。

电网风险管控机制在电网调度专业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始终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各环节,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止电网事故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和机制,组织开展电网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手段,对关键环节风险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措施有效性等,组织进行评估。对暂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落实有效地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超前防范,对调度运行管理岗位和调度值班人员熟悉掌握电网风险点和预控措施,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切实有效作用。

风险控制范文 篇九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防控

一、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现代化管理需要,尤其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其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差,在应对风险管理问题时,往往缺少理性判断。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对其未来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会出现企业财务数据、财务信息丢失等现象。同时,很多企业未能在实际管理中将风险管理纳入财务供应链中,制约了财务管理。

(3)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存在于多数企业中,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将会导致风险管理制度脱离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很多工作岗位和工作责任无法有效落实。

(4)风险信息不够准确。很多企业不断壮大后,通常会进行股份制改� 在此过程中,企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导致风险管理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发展。同时,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要面临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旦财务风险管理出现偏差,就会增加资金运作环境的复杂性,进而加大资金管理的风险性。[1]

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时,往往主观忽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看,很多管理者认为内控建设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经济效益往往是间接性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普遍存在重视“开源”、忽视“节流”等问题,成为内控制度建设的阻碍。

(2)内控制度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很少将内控机制与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出纳、会计、资产管理往往一人负责,在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导致记账、对账混乱。例如,对于重要票据领用问题,由于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导致资产盘点出现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并未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经验主义”现象。[2]

(3)审计工作面临较大风险。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战后经济复苏,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进而带来很多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现阶段,部分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管理阶层存在蓄意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财务报表编制失实。由于这种情况是在管理层形成的,即使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也无法正确应对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因此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

(4)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匮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虽然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契机,但是使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财务人员对内控机制缺乏了解,且个人工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财务内控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提高制度控制力度,强化内部风险控制

(1)重视内控机制建设,正确发挥财务管理重要作用。要想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的关注力度。首先,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有效提高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成果。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真正掌握内控机制的主要内涵,转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及财务管理观念。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为管理者提供合理的财务改进建议。从战略发展目标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内控机制建设时,同样不能忽视广大职工的能动性,为此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在职工中不断对法律法规进行贯彻,同时向职工介绍内控机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使广大职工充分意识到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不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只有不断优化内控环境,才能在发生财务风险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进一步减少财务风险。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企业对自身财务活动的预算,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内部责任,并使其能够与相应的利益因素进行对等处理。在建立内控机制的同时,要对与之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进行深化,进而使内控机制与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有效衔接。同时,改变一人兼任数职的现状,减少记账、对账、资金盘点及清算等方面的风险问题,为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夯实基础。同时,要逐步转变“经验之谈”的管理现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管理活动,使风险管理更具科学性。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所有部门和人员进行全力配合,这样才能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指导性作用。同时,对主要业务的流程要进行优化和整合。

(3)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正确发挥审计工作效果。实际上,财务风险在特定环境下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其中,财务风险事件的偶然性是影响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此,要对企业内部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设置权责统一且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进一步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加大资金调控力度,有效提高资金效率。从风险管理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审视,进而正确分析财务风险环境。为此,审计部门要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汇报资产负债表及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有助于企业及时对收支进行调整。内部审计模式的不断转变,会使审计师掌握被审计对象的内部环境,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并重点对被审计企业风险控制情况、主要经营风险因素、舞弊风险及其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进行审计,进而不断拓宽风险内涵和审计范围。

(4)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内控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技能,才能使其不断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内控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相关措施,进一步深化财务内控人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要不断对相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及职业素质进行强化,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当然,人才外进也是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只有切实做好人才建设,才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并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损失。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要求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目标,对内控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为其薪酬、奖金及人员晋升提供合理依据,发挥绩效管理的实际效用。

四、结束语

在建设内控机制的过程中,应将所有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因素都纳入到其管辖范围内,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夯实基础。只有充分做到上述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进而正确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风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