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美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拜占庭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雕刻上
(1)建筑上: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教堂建筑风格综合了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以内部装饰得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要艺术特征。
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时代,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万神庙式的圆穹顶,拜占庭教堂的典型代表圣索菲亚教堂,综合了两种设计形制,即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它有着东方教堂最显著的特色穹顶,这是整座建筑的主体。还借助帆拱技术来建构大而高的穹顶,超越了罗马万神殿。
巴西利卡式是强调水平方向和纵向轴线的长方形教堂,其突出纵深感,而穹顶集中式则强调向心性,为了解决其组合在一起的矛盾,采用了希腊十字式,威尼斯的2圣马可教堂就是这样的十字形教堂。
(2)绘画上:镶嵌画,圣像画,壁画
1.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拜占庭教堂内大量的玻璃镶嵌画造成了金碧辉煌的视觉感受,如在拉文那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最为著名,使人领略到查士丁尼时代宫廷美术的新风格和珠光宝气的效果。在查士丁尼和皇后西奥多拉各自的献祭图中,采取平面性绘画,人物造型都和以往希腊罗马造型艺术不同了,如:人物比例拉长了,皇帝伟岸挺拔,皇后修长纤美,头小眼睛大,排除了细小的动作和表情,长袍又硬又板,人物重叠出了差错,这对于希腊罗马造型艺术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大眼睛目光让人捉摸不透,仿佛来自一个时光停滞,空间凝固的永恒世界,将人们从不确定的、片刻的瞬间摆脱出来,获得灵魂的安宁,平面性绘画不需制造立体、空间等视觉假象,因而解放了色彩、构图、点线的运用。
2. 在圣凯瑟琳修道院墙上有描绘基督生平的镶嵌画,《基督变容》充分显示了拜占庭绘画强调平面性,构图灵活的特征,尽管图中人物动作状态不符合自然常态,但整个构图均衡稳定,人体结构也隐约可见。虽然描绘的是事件却没有叙述性情节。圣像是沟通天国与凡间的桥梁,这种思想导致了拜占庭绘画严格程式化,连教堂不同位置的绘画内容也有严格的标准,在达夫尼修道院可以看到。在达夫尼修道院教堂的镶嵌画,不再是用人物表情冷漠超然的画法,而是追求情感的表达,穹顶的基督扬眉瞪眼。《上十字架》则流露着温和悲伤的情愫,真切地表现了基督受难的痛苦,圣母、约翰的悲泣,风格:仍旧采用拜占庭惯用的纯金色背景,讲究画面线条的优雅。
3. 最早的圣像画是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圣母子像、基督像。这种圣像画是宗教精神的显现,赋予了神灵,威力无比。成为了教徒崇拜的对象。君士坦丁堡的《符拉基米尔圣母》体现了新的人文色彩,使人们体会到了圣母的温情和最终将失去儿子的忧伤,这幅圣母子像传到俄国,影响了东欧圣像画的制作。
4. 由于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洗劫一空,拜占庭重建,帝国的衰败无法支付造价昂贵的镶嵌画,壁画重新受到青睐,特点:大型壁画,有众多人物并带叙事性,画中强调具体人物和整个构图的动势,如卡里·凯米修道院的《基督在地狱边缘》。拜占庭绘画缺乏平易近人感,基督教精神始终是拜占庭美术的主旨。
(3) 雕刻上:拜占庭的雕刻仅仅用作建筑装饰,最著名的是柱头,在圣索菲亚教堂和圣维塔莱教堂的花篮似的斗形柱头,从科林斯式发展而来,但立体叶簇已变成了花蔓连翩的镂空透雕,雕刻由团块式转向平面化,更接近绘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