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5篇)6-15-54

2024-11-06 12:48:25 互联网 知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这里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了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过程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被毁灭的经过。

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他们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思路: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

1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2采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爱”、“憎”之情强烈而又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发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展示情境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精练的文笔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文以“毁灭”为题,但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着重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从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全文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最后的毁灭形成的的强烈反差,突现了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以爱激恨,让学生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这节课中,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出现了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不够到位。

学习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包括圆明园结构布局的特点、景点的介绍、文物图片等。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资料,《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等。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播放多媒体图片)

生(齐声回答):好!

师:知道这是哪吗?

生(齐声回答):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这是圆明园遗址。看到这残垣断壁,谁能想到14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请你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谁来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圆明园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

生2:圆明园里景观风格各不相同,收藏了众多的宝物,真是太漂亮了!

生3:圆明园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它被毁灭了!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的过去,那就是“辉煌” 。

(板书:辉煌)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绘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

生:课文第2至4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师:这堂课我们先重点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显示投影)今天,我们开个“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 。会议主持和记录员是我——王干老师,参加会议的专家就是你们——景鹏小学四(2)班的全体同学。

师: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我是做什么的?

生(齐声回答):主持人。

师:你们是谁?

生(齐声回答):专家。

师:对啦!你可以是园林专家,可以是建筑专家,也可以是文物专家。请同学们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专家?你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确定分组情况以及研究的问题)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请各位专家研究你们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专家代表上台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位专家先来介绍?

(一位学生走上来)

师:请问你贵姓?

生4:我姓朱。

师:你想为我们介绍什么?

生4:我想介绍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介绍!

生4:圆明园结构宏大,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还有许多小圆,象众星拱月般的分布在圆明园周围,比如颐和园。

师:说到“众星拱月”的布局,我这里有段动画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多媒体动画)

师:圆明园的布局的确很独特。(板书:布局独特)

师:圆明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景点了。建筑专家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5(走上来):我是建筑专家刘一盛,圆明园内的景点特别多,有145处,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而且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的吸收欧美建筑风格的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我就介绍这些啦!

师:哪位建筑专家还有不同的见解?

生6:我是建筑专家陈培诚,我向大家介绍圆明园的一个景点——“买卖街” 。

“买卖街”并不是真正的街市,而是供皇帝以及后妃玩乐的地方。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建造了“买卖街”。城内的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真正的居民。如果皇帝要逛街,圆明园里的宫女、太监、侍卫等就分别装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山乡村野”也是如此,是模拟建造的村落以供皇帝、后妃享乐用的。

师:听了专家的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心中只留下两个字:宏伟。(板书:建筑宏伟)专家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7:(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第4段,同时配乐起)

师:圆明园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文物专家介绍一下吧!

生8:我是文物专家郑丽敏。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长,达2000多年,物品多,汇集了各个朝代的文物;而且范围广、价值贵,有2000多年前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这些国宝大都流失海外了。如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铜像被八国联军抢走。前几年,我国花了3 500万,才从香港拍卖市场买回3个,分别是乾隆青铜猴首、乾隆青铜牛首、乾隆青铜虎首。你们看,我这里有他们的图片。(走下讲台,给每组学生欣赏)

师:是啊!这些文物很珍贵。可惜,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了。(板书:文物珍贵)专家们精彩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布局的独特,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此时此刻,我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板书:热爱)然而,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不过,组委会还是为我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圆满结束。

(四)了解历史,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吧!(板书:毁灭)

(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望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生9: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10: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11:英法联军是强盗,没有人性!这么宏伟的花园被毁坏了太可惜了!

生12:侵略者太贪婪、野蛮、残酷了,这么壮美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一把火给烧掉了,这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

师:我看,英法联军象野兽,但比野兽更凶猛;英法联军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凶残。我们对他们的无耻行径充满无限的痛恨。(板书:痛恨)如此辉煌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19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吧!

生:全体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圆明园存在于今天,毁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为什么?

生13:我认为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

师:是啊!侵略者把这座东方的奇迹洗劫一空,毁于一炬。我们除了侵略者充满痛恨之外,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从1860——2004年,144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为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用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课后和同学们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在安排材料上的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文情并茂,但是不论圆明园的辉煌,还是毁灭,都是距离学生是很遥远的历史,在时空上,学生很难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的灿烂文化。因此,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同学们,知道雨果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吗 (板书圆明园)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放火将它化为了灰烬。(板书 毁灭)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通过刚才读书,你了解到课文讲了什么 (板书:辉煌 毁灭)

(三),体会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价值。

1,默读课文2——4段,昔日的圆明园都有哪些辉煌的景观呢 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交流。

2,第二段

(1)你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吗 看圆明园总的布局图。

(2)看圆明园的平面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能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的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

3,第三段

(1)园中有这么多,这么美的建筑,自由读,谁能告诉老师具体讲了哪些风格各异的建筑 注意写了几个"有".(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 还有)

(2),师引读有关句子。

(3),园中仅仅只有这七种风格各异的建筑吗

师述: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入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4),课件展示园中景观。师述:圆明园内金碧辉煌的殿堂,亭台楼阁尽在山环水抱之中。这是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这是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江南的名园胜景平湖秋月也仿建于园中。园中不仅汇集全国的名园胜景,还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

(5)说说此刻你心里的感受,感情朗读本段。

4,第四段

a,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b,你从那句话体会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历尽五代帝王总共151年的修建,收藏着大约2300多年的珍宝,圆明园中拥有的珍宝用一个词来概括——

d,感情朗读第4段(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3,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只是冰山的一角,知道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赞美它的吗 配乐诗朗诵。

(四) 体会圆明园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述: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悲伤地翻阅1860年10月18日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上灾难的一天。看影片。

2,齐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来写这群强盗的野蛮行径的。

3,抓住关键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结合资料,认识侵略者野蛮行径。

4,侵略者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艺术宝藏付之一炬。在这三天三夜4320分钟的焚烧中,什么都没有了。

5,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五),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孩子们为什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却会被几千个强盗杀进北京城

2,师: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希望今天这一课,能让所有的同学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六,课外拓展

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板书设计:

13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辉煌 有……也有……还有…… 毁灭

不仅有……还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3、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写下来。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憎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再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珍贵文物,从而突出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把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文始终。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丰富,更贴近生活。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在教学设计,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前参与就是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他们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这样,为学生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与问题走进课堂,促进了课上的学习。

课中探究就是课上,学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资源真正的动起来,参与课堂,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

课后拓展,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将要下课时,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这样,整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表现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叹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解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它曾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遗憾的是昔日那些美丽的景色如今已经烟消云散,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欣赏由老师解说配乐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明园的地位价值及毁灭的惋惜。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进入情境,为学习课文,铺设好了情感场。

二、课中探究:

(一)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概括得出: 举世闻名

(二)运用资源、共同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2-4节,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教师巡视指导学法。

2、交流汇报:

a宏伟建筑:

1)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读。

2)指名读1—4句,闭眼想象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

3)出示布局图,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受读最后一句话。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历史文物:

1) 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

2)问:你说收藏着珍贵文物的圆明园又可以称之为什么?

3)齐读最后一句话。

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他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课前整理的图片、文字信息资源了解到了圆明园的建筑很美,历史文物很多。然后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媒体 深刻感悟

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

2、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化为灰烬:

1、导: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圆明园,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变成了废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3、带着你的感受自己体会读最后一节

问:同学们,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

4、引导读:圆明园是建筑史上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可就是这样的一座具有传奇色彩,耗资巨大的皇家园林却毁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场大火中。同学们, 下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节,请把你们无法释怀的痛、满腔的恨读出来。

5、引读: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体会圆明园辉煌的情境: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影视片段,看后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这就是举世闻名;同时也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使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当学生用读在抒发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导读。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置身在当时的环境中,强化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

1、读写结合

圆明园被烧毁了,这个损失确实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如今,145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后读一读。

望着烧后的废墟,配着低沉的音乐,我进一步煽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小结:忘却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布置作业: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圆明园的还立在那里,望着它,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下课之后,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再来查找一些资料,然后把你们知道的发到学校论坛。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在课后,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这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举世闻名 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

三、自我评价:

1、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普通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这节语文课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周勇周小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教时: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网络环境设计与创设

网络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网络上众多的信息拓展了学与教的空间,使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专题网站。

在主页上,我们将课文内容安排在主界面,通过对关键词、句设置各种超级链接,将信息多样化呈现,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获取各种与课文内容吻合的图文声像信息,或读、或听……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这样的环境真正体现出网络资源的多媒体化。

在网页的结构上,我们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名园概貌: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

名园风光:通过圆明园四十景,西洋建筑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历史文物:提供了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遗珍一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夕日的辉煌。

名园浩劫: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以上设计则使学生能较快的把握课文结构与内容)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走进圆明园、新圆明园、神州风采、耻辱历史等栏目,并且推荐了几个网站:;等,这样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至真至美、至恶至丑中掀起情感波澜,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我们还开辟了"名园论坛"、"请您留言",为学生协作、会话、创新提供了保障。最后,还要求学生能利用我们提供的搜索引擎,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习惯。

网页结构树如下:

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开放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研究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网络资源和语文教学相互整合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在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的基础上,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确定选题。教师帮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三大学习主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

4、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推荐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相关网址),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

5、协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上网搜索,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意义建构。

6.合作交流。学生利用powerpoint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与重组后,通过广播,实现学习成果交流。

最后,把学生的学习感受用一句经典言语概括,通过网上留言展示。使学生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和从课堂实践中获得的信息与他们的学习活动产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开辟了网上论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体现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

我们认识到: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更是教学模式的整合,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教学方式的整合,是学习环境的整合,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整合,它促进了学习过程中各要素的互动:①人--机互动。师生上网搜集学习资源--网上信息激发学习欲望--师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进一步上网搜集学习资源--分析、处理信息……师生运用电脑作为学习工具,电脑帮助我们打开学习空间,两者相互依存。②信息互动。网上信息--激发学习积极性--实践中获取信息--激起探究主动性--上网寻找信息支持学习--网上信息加工与内化--研究性学习的深入。③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深入发现问题--教师对教学中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帮助学生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来指导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本教学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呈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并适时阐述教师在其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设计的意图。

教学过程:下载

教学过程

流程环境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组织形式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在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的基础上,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1.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

2.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只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看了这段录象,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3.师帮助学生归纳三大学习主题。

1.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圆明园的情况。

2.看片段,情感体验。

3.问一问:学生质疑: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学生个体活动,师生互动1.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2.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上学习

自主探究

提供网络资源

网上自主学习

1、(教师提供网址。net(自制学习网))同学们,在网上有课文内容。请大家先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围绕三大问题来写《圆明园的毁灭》的。

2.在三大问题中,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细细地读,并通过网络去探究这个问题。

3、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学生自行输入网址,并认真阅读网上的课文。

2.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并阅读相关的课文段落,充分利用圆明园网页课件,通过超级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声响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学生自主搜索资料,对重点知识作好复制、粘帖或笔记,积极思考自己的学习主题。

4、遇到问题,通过网络,询问老师

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课前集音、像、图、文与一体,精心设计一信息量大的《圆明园》网页课件,提供好学习背景资料,和各类感性材料。使学生能通过网页,通文路,感其情,晓其心。

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源。--创设好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在网上查询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为进一步建构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奠定基石。--信息的搜索、筛选过程。

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小组互助

协同学习

我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善于向老师、同学提问,交流,发表看法。为了更深入地剖析问题,我们下面可以分组学习。并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地方组合一下,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待会儿,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交流你探究的成果。(可用powerpoint来组合你最感兴趣的文字、图片等,制作一图文并茂的交流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参与小组学习,共同准备交流汇报的图文稿、解说词。

议一议:自由组合,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同时收集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学生在此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听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利用演示文稿,实际上是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存储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从而进一步建构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信息的加工、改组、存储过程。

汇报交流深化提高争当导游

感悟辉煌

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助学习的协作环境下,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甚至还发现了新的问题,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探究成果。

1、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适时根据学生要求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屏幕广播。并提醒其他同学将有疑问的地方可随时询问。(当好学生的服务员)

3.圆明园汇各地风景名胜于一体,集中国文化与艺术于一身,作为中国人的你,当你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4、老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作小结。

(议一议):

1.可以以同一研究主题为切入口,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链接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小组派代表或采用语言表达等形式并辅助屏幕广播,图文并茂地作介绍。或由学生利用制作好的演示文稿,组织解说词,并作介绍。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网上的大量资料充分发表意见。(1)品词抓重点字词:通过"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先秦"等的链接感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赏句学生戴上耳机自读自听,从优美语句、段落中的欣赏中想象美。

(3)、演示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文稿,配以声情并茂的介绍,移情于景,寓情于语。。。。。。。夸一夸:学生畅所欲言,赞叹圆明园的美,钦佩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才能,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读一读:

学生个体活动,小组交流,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角色的定位:组织者、导航者、协作者。教师无疑是情感的驱动者,而信息传递是驱动情感的首要媒介。在此创设这一会话情景,一方面是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得益,相互启发,展示自我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组合、再加工,真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的编码、存储过程。以图释词,或部分到整体,或形象到抽象,展示生疑--释疑的训练过程。使这万园之园美至极点,学生情至极点。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

汇报交流深化提高播放被毁录像渲染反差。1、(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作过渡)同学们,圆明园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可就是这样一座具有传奇色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10月18日毁于一炬,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2、引导感情朗读1.学生思想上形成强烈反差,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愤言不止。学生满怀愤怒汇报网上学习结果。(1)看录像,痛诉英法联军。(2)读课文,表达愤怒之情。(3)讲背景,叹息旧中国的无能为力。。。。。。。2.感情朗读(极度仇恨)。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网络上提供的《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故事、诗词以及图片等资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贯通,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大范围的探究,不仅体会到强盗们的贪婪、疯狂,而且了解?quot;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发表感受拓展延伸网上交流

升华情感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已成一片废墟的圆明园前,想象着昔日的辉煌和灿烂,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在留言板上留下来。

2.师同时进入"网上留言"。

3、在学生交流的(www.kaoyantv.com)基础上,根据留言板上的话题,开辟"网上论坛"。

4、布置课后作业

说一说、写一写:1、学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作业:选择留言板上你喜欢的话题,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资料,展开"网上论坛"。

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网上在线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开辟"网上论坛",延伸课文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信息释疑、解疑,提高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觉地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从而激活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探索新知的兴趣。

设计特色:

1、本网络环境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专题网站。在主页上,我们将课文内容安排在主界面,通过对关键词、句设置各种超级链接,将信息多样化呈现,使网络资源真正体现出多媒体化。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至真至美、至恶至丑的对比中掀起情感波澜,在自读自悟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方案创设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不仅为《圆明园的毁灭》提供了一个网络,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重的网状关系。

3、彻底转变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品质的示范者、学生的师长、引路人和朋友。教师通过所组织、设置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使学生善于建构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

大大改变学生学习行为。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从网络广泛的、海量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按照他们各自所好自行设计学习成果,通过广播展示,使学生个性充分张扬,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4、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从课前了解圆明园--课堂探究圆明园--课后反思圆明园(网上论坛),形成了教与学的系统整合,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五

赵禄,女,1975年11月出生。山西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山西省教学能手。曾荣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太原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教师、双十佳师德标兵等称号。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1课

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 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3.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 、过程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被毁灭的经过。

3 、 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他们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习准备:

1 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包括圆明园结构布局的特点、景点的介绍、文物图片等。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 flash资料,《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等。

教学实录: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播放多媒体图片)

生(齐声回答):好!

师:知道这是哪吗?

生(齐声回答):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这是圆明园遗址。看到这残垣断壁,谁能想到 14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请你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谁来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1:圆明园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

生 2:圆明园里景观风格各不相同,收藏了众多的宝物,真是太漂亮了!

生 3:圆明园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它被毁灭了!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的过去,那就是“辉煌” 。

(板书:辉煌)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绘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

生:课文第 2至 4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师:这堂课我们先重点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显示投影)今天,我们开个“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 。会议主持和记录员是我,参加会议的专家就是你们——四( 2)班的全体同学。

师: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我是做什么的?

生(齐声回答):主持人。

师:你们是谁?

生(齐声回答):专家。

师:对啦!你可以是园林专家,可以是建筑专家,也可以是文物专家。请同学们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专家?你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确定分组情况以及研究的问题)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请各位专家研究你们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专家代表上台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位专家先来介绍?

(一位学生走上来)

师:请问你贵姓?

生 4:我姓胡。

师:你想为我们介绍什么?

生 4:我想介绍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介绍!

生 4:圆明园结构宏大,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全园占地 5200余亩,方圆 20多华里。还有许多小圆,象众星拱月般的分布在圆明园周围,比如颐和园。

师:说到“众星拱月”的布局,我这里有段动画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多媒体动画)

师:圆明园的布局的确很独特。(板书:布局独特)

师:圆明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景点了。建筑专家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 5(走上来):我是建筑专家刘一盛,圆明园内的景点特别多,有 145处,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而且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的吸收欧美建筑风格的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我就介绍这些啦!

师:哪位建筑专家还有不同的见解?

生 6:我是建筑专家,我向大家介绍圆明园的一个景点——“买卖街” 。

“买卖街”并不是真正的街市,而是供皇帝以及后妃玩乐的地方。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建造

了“买卖街”。城内的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真正的居民。如果皇帝要逛街,圆明园里的宫女、太监、侍卫等就分别装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山乡村野”也是如此,是模拟建造的村落以供皇帝、后妃享乐用的。

师:听了专家的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心中只留下两个字:宏伟。(板书:建筑宏伟)专家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 7:(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第 4段,同时配乐起)

师:圆明园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文物专家介绍一下吧!

生 8:我是文物专家。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长,达 2000多年,物品多,汇集了各个朝代的文物;而且范围广、价值贵,有 2000多年前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这些国宝大都流失海外了。如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铜像被八国联军抢走。前几年,我国花了 3 500万,才从香港拍卖市场买回 3个,分别是乾隆青铜猴首、乾隆青铜牛首、乾隆青铜虎首。你们看,我这里有他们的图片。(走下讲台,给每组学生欣赏)

师:是啊!这些文物很珍贵。可惜,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了。(板书:文物珍贵)专家们精彩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布局的独特,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此时此刻,我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板书:热爱)然而,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不过,组委会还是为我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圆满结束。

(四) 了解历史,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吧!(板书:毁灭)(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望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生 9: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 10: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 11:英法联军是强盗,没有人性!这么宏伟的花园被毁坏了太可惜了!

生 12:侵略者太贪婪、野蛮、残酷了,这么壮美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一把火给烧掉了,这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

师:我看,英法联军象野兽,但比野兽更凶猛;英法联军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凶残。我们对他们的无耻行径充满无限的痛恨。(板书:痛恨)如此辉煌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 19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吧!

生:全体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圆明园存在于今天,毁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为什么?

生 13:我认为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

师:是啊!侵略者把这座东方的奇迹洗劫一空,毁于一炬。我们除了侵略者充满痛恨之外,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从 1860—— 2004年, 144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为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用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课后和同学们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本文讲授的内容已不复存在,学生很难想象,因此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堂课里,情境的创设贯穿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导入时,我播放了一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断垣残壁。通过图片对比,老师介绍圆明园的前后变化,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 本文教学的重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的,这是本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情景,也是亮点之一。全班学生以园林专家、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身份参与教学,身份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 “以学定教”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③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2 、强调整体感知,培养概括能力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同学们畅谈对圆明园的印象,从整体上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为后文讲授毁灭埋下伏笔,这样能够造成学生前后情感的落差。

3 、自主合作学习,重视个体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

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七组,其中园林专家两组、建筑专家三组和文物专家两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感受 。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而且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毁灭,无法再现,单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远远不够。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各种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以音乐、录象、图片,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精美,规模的宏伟,收藏的珍贵,建筑的多彩,想象圆明园当年的壮观。再为学生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恨。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教学主题与思想达到自然的升华,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5 、 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各种方法查找资料,并进行交流,加深对圆明园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促进学生创立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语文观” 。

本课教学力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源,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但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朗读指导和训练不充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七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八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试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三、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

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

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接着,我用投影仪出示课后思考练习2②的句子,启发学生讨论:如果去掉带点的词行吗?学生这时不难回答出原因。然后我让学生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之情。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3、用投影出示思考练习2①的句子: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五、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环节】

一、走近圆明园,以情启真情

透过“圆明园”这三个字,让学生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可估量”,通过悟、读课文,圈画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的美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的情感也经历爱恨交织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让学生心情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呼应上课伊始,再看“圆明园”,他又化做了什么?让孩子在思考中得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化”这一体会。从而升华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也许还会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多多指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

(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圆明园。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请孩子们放声读课文的3、4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吧。生自读3、4自然段。

3、指导学生抓中心句:会读书的孩子啊,会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这两段话虽然长,但是我们只要抓住文中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两段话的内容。哪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两个段恰好有一个过渡句,也是中心句,我想正好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叶对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吗?我想这就是在体现这种理念吧:用教材教。)

4、那就让我们先去观赏圆明园中宏伟的建筑吧。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其实课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有了它,就把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看是哪个字。

生交流,出示幻灯片,提问:作者介绍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生自读句子。抽生读出句子。

(设计意图:三自然段是本文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用上了几组连接词将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句式说话。)

5、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了一系列的连接词将圆明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想不想去开开眼界,饱览一番?师边播放课件图片边介绍。抽生谈感受。来,书拿起来,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老师要从你们的表情、你们的声音听出你们的赞叹。生齐读。师小结:你看,刚才咱们借助图片资料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想象昔日的辉煌是难点,因为学生都没亲眼见过,要让他们仅仅从这段精炼的文字中想象是困难的,因此,图片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片来自何处,课前搜集的资料,这也是单元目标之一,教师在此时出示,两个意图便不言而喻了。借助图片,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为他后面的想象说话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个地方渗透学法,借用图片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6、你们说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仅仅只有这7个有吗?有多少个有?预设:无数个。好,你的依据在哪,再仔细读读,找到依据。生自读找依据,抽生回答。

7、老师在课前也去搜集了一些圆明园景点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来,读一读。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两组连接词,来介绍几处景点。

生介绍,师点评,小结:孩子们,你看,咱们用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

8、难怪课文中会这样说――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就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看到了些什么呢?你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你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说吧。抽生广泛地说。

(2)孩子们,你们刚才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都有,你们没有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也有;天南海北,中外名胜,人间有的,它有,幻想的境界,这是人间没有的,它也有。真可谓是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呀。带上你们的想象,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自己练读,抽读,齐读,如果读得不好,老师相机范读。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这一句话既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又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学生究竟有没有建立起一种表象,形象,意象?让学生充分想象,结合说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吧,同时又是在抒发学生的情感。读书,想象画面,语言表达,完成这样一种从理解内化到倾吐表达的过程。)

9、指导背诵:这样神奇的景观,就写在书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写在心上,牢牢地记在心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呀!孩子们,你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来记,可以边读边想象着记,也可以回忆刚才所看的图片来记,还可以和同桌一块记,总之,采用你最喜欢又最有效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吧,看哪些孩子最先背下来。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我们平时经常说学生记忆力差,背书费力,其实怪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不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花时间背书。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并且要指导背诵的方法。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背书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学习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珍贵的文物

刚才咱们去欣赏了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接下来,再去看看园内又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抽生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四自然段。

三、借助资料,亲历毁灭,激发情感,及时表达

1、可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圆明园?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的,默读第5自然段,在你最有感受的地方简单批注。

2、组织学生交流。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掠是什么意思,对,就是抢,怎么抢的?能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具体说说吗?

4、拿不动的呢?运不走的呢?那他们又是怎么任意破坏、毁掉的呢?结合资料或自己想象具体说说。(让生举例说。)是的,凡是运不走的,一律用枪击,用棍砸,用斧头砍,任意破坏、毁掉。可英法联军的暴行还远不止这些,抢完了,砸完了,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看这段视频,播放影片。

5、此时此刻,孩子们,你心中是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6、至此,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一片灰烬,还有吗?师: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呢?(播放幻灯,一幅幅画面静静地消失,师生共同配音。通过课件直观了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

师:没有了,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掉了。擦除板书。从最初的“应有尽有”到现在的“一无所有”。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何种感受?

7、师小结:是的,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怎能不叫人痛心呢?难怪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幻灯出示句子。生齐读。学到这儿,孩子们,咱们之前提出的问题都明白了吗?(回扣开课前提出的问题)

8、不可估量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又是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呢?同桌讨论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这样写,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牢记历史,发奋图强。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有三个梯度,抓住了三个字,掠、毁、烧。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学生仅凭书中那简洁的文字是不可能领会到的,因此,就要把这三个字立体化起来,形象化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于是,采用了文字、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痛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伴以适时的朗读和说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扣三、四自然段,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馆,博物馆,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给毁了,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愤怒与痛惜之情呢?同时又是对三、四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巩固,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悟。)

四、及时练笔,升华情感。

1、(幻灯出示圆明园的图片)现在,圆明园就剩下了这些断壁残垣,看,这残缺的石碑,正在控诉侵略者的恶行,这血色的残阳,也在诉说这悲惨的历史。同学们,望着眼前的石碑与残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可以对自己说,对同学们说,对侵略者说。把此时此刻自己最想说的几句话快速写下来,待会儿交流。

2、抽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设计意图:有人曾这样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学习了,积累了,就要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学完此文,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此时安排这个小练笔,恰好是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时顺势进行的,学生的表达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总结全文,启发思考。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圆明园,我们为它昔日的辉煌而骄傲,为它的毁灭而痛心,更加痛恨的是可耻的英法联军,正是他们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什么都被毁灭了吗?无论侵略者怎么嚣张,永远无法被毁灭的是什么呢?(出示幻灯)这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孩子们静静地看,用心的思考,你一定会发现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师指名学生读。

……

【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们现在只就我们的关注点谈一下。

两位执教教师想让老师们关注的是:语文课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读得不少,并对学生的读做了轻重、快慢的指导,学生的评议也从轻重、快慢方面说,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轻重,是不是对文本一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节课,教师没对学生快慢、轻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想像、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时,学生的重读点,语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听出来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过这两节课,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要置于朗读之前,服务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感情,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情感,走进学生精神生活──《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话。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几个小资料(小黑板出示)──

生: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领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生: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正视一个历史。读了上面的小资料,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生:说不出来的滋味。

生:我悲愤!很难过。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很复杂,正如刚才同学说的,心中的滋味复杂了。学习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打开思路、学会思考。

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那么,请闭上眼睛,课前你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那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

生: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警示牌……

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又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主动搜集与整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先锋小学:李超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语文。”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人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不是把它上成了内容丰富的社会课,就是把它上成图片展示课。这两种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与当今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情感的熏陶”的主导思想相悖,我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理念是:利用课文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突出体现情境、资源共享、协作、交流的作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圆明园辉煌景观。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看了录像的感受吗?

生:我感到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生:真是太美丽了!

生:这是什么地方啊?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录像看看这回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景观。

师:这时有什么感受呢?

生:真是太荒凉了!

生:像是被火烧了!

生:像个垃圾站

生:以前可能很美,但现在被破坏了。

……

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及被毁后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营造一个至真至美至丑的场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激起情感波澜。通过音、形、像等多元信息全方位地刺激感官,引起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反差,或爱或憎。正由于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理想的目标是配合学生的资料展示在课堂大量出示对比鲜明的镜头,直观地使学生产生令人震撼的心情变化——无比的自豪——极度的愤怒——清醒地反思。

师:“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最后却变得满目凄凉,一片狼藉,看了这两组动态画面,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何疑问?”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的问题读书,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再集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由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由组合,分组学习,由各组长主持,收集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刚刚小组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助学习的协作环境下,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甚至还发现了新的问题,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1、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当导游,介绍辉煌的圆明园。

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训练朗读。

师: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

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同学们听出他要表达了意思吗?

生:他很恨英法联军。

生:他为失去珍宝感到可惜。

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想表达什么感情啊?

生:对!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谁还想读?

……

课文朗读,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别讲读、小组读、师生互读、文本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本课课前预习的任务自然是尽量多的从网上或书店查找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针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解决。不少学生将自己陌生的“买卖街”、“平湖秋月”、“安澜园”等等词语的资料找到。

师:学了本文后还有什么疑问?.有人建议:①在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原貌,你有何看法?②既然英法联军当时是野蛮的抢夺了我国的财宝,毁坏圆明园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归还呢?你的意见呢?请写在日记本上,作为作业起到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展现学生个性的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四篇

课前花絮师:同学们好!生:于老师好!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生:老师说的。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生:你叫于永正。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生:你跑过许多省市。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众笑)师:你们老师贵姓?生:邱老师。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生:你头发白了。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生:老年男性。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生:应该眼见为实。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生:是的。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生(大声):一言为定。(抚肩示意生坐下)(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第一课时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书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看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教师巡视)(评:于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导)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上课前)完全不一样了,咱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生:我痛恨英法联军!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无耻,他读出一个痛恨。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评:时时不忘写字教学,在写字评析中提升情感。)生:第五自然段。师: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师:请你读第五自然段。(一生站起来读)师:请坐。看黑板,(板书掠、搬、毁、放火)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评:课文朗读,于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如果你发现了请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教师指导)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教师指导)(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书读了一半。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 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这叫会读书,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一生读2、3、4自然段。生边读师边讲解。)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生齐读)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生:众星拱月。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师:继续读。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一学生读这一节)。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评:于老师教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相机点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这个做法值得仿效。)师:流连其间——,读。(一生读,师鼓励并指导)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师:我给你拿着,读——师:不是很好,看来人与人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老师不断给这们学生鼓励,并暗示互助对学习的帮助。可见,于老师对课改有着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2、3段?(学生自由读)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3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师:很好。齐读,“所以”——,读——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评:于老师巧妙地将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感情,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大优点。第一,读书非常投入,越读越好,越读越懂,感情越真挚。第二优点,读书会做记号。有许多同学把第二、三、五段画了许多波浪线,而且有人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诉我。生:因为这一段主要讲了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美丽景色。生:圆明园很美丽,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师:好,这是他说的几句话。这就是会读书。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五段做了记号,因为你读了两恨,一恨,英法联军;二恨,满清政府。这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继续上课。师:课文2、3、4、5段都读了,唯独第一自然段没读,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师纠正“估量”的“量”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师:一齐把这一节读一读。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师巡回看)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写作,师来回指导)(评:《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于老师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学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于老师这种做法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师(边走边问):有写诗的吗,咱们班有诗人吗?(评: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看似提问,实是引发,是对诗意的追寻。这种暗示是教学的机智。)师: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读出你的情。再读一遍,发现问题自己改。(请坐端正)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怕你们到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师: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他们再来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历史不会重演!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伤害,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满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评:这是本课的又一高潮。学生之所以情绪高,正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先是读,后是写,现在又读,环环相扣,环环都围绕一个中心——言语训练。)师: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据什么,概括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教师巡回指导)(评:背诵切忌死记硬背。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自然成诵,这样学生会记得更长久。)师:请你背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生:施帅旗。师:率领的率?生:元帅的帅。师:什么旗?生:红旗的旗。师: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当好一面帅旗。(对旁边一学生耳语:如他背不出来提醒一下)(评:一种关爱在不经意间流淌。)师:相当了不起!(鼓掌)还有谁想背的?好,请你。(一女生再背,同样耳语)师:(掌声)时间关系不背了。师: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却不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师:今天,我又发现大家很会背书,很会写文章。下面请大家认真读、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这就是字帖。什么叫读帖,就是认真观察,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空。不出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读完了,请观察这四个字:苏、艺、奉、唐。现在推荐四个小书法家上来分别写这四个字。(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态度认真,近乎虔诚)师:字写得好得红圈。师:这个字哪里圈红的?要圈就圈这里吧。(在“艺”字的折处圈了一下)师:下面看于老师写一个苏,江苏人要把“苏”写好;艺,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奉,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请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话:“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师生交流师:下课,有同学有话说。生:我真的觉得于老师和同学很接近,这很好。师:我得了两个字——“很好”,谢谢施帅旗对我的评价。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师:握握手,老同学和小同学握握手。拍照。(古剑按动快门,众笑)生:你虽然是老年男性,听了你的课,觉得你是青年男性。师:再上两次课就成幼儿园的了。(众笑)生:(深情地,眼圈红润)你是我永远的朋友。师:朋友,还是永远的朋友,握握手,合个影。(古剑按动快门,掌声)(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教者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互动谈话、品词析句、读文想象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写课题,关注“毁灭”

(一)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毁”的笔顺,区分“圆”与“园”,大家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课题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让你更有感触?它是什么意思?(揭示毁灭,初步感知词义)

过渡: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毁灭”一词,那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改变被动地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

二、走进“毁灭”,感知“毁灭”

(一)品读第5自然段,了解毁灭经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了毁灭?你是什么心情?

2.请带着这份心情齐读这一段,哪些字词如匕首一样刺痛了你的心?更让你愤怒?(随同句子出示重点词: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谈理解,谈体会,指名感情朗读。)

3.链接“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恨。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图片展示,加深毁灭的印象,激荡情感

1.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吗?

过渡:这是我们对圆明园的印象,看看大屏幕,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用你搜集的资料试着说说。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点带面,在这个环节中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充分感受毁灭,激发情感。】

三、重温昔日辉煌

(一)默读2——4自然段,初步感知昔日辉煌

1.这几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圆明园?

2.毁灭前的圆明园里面有什么?找出能准确概括的一句话。(明确过渡句的作用,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二)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段讲什么?哪个词可以准确概括圆明园的布局?

2.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体会“众星拱月”意思。

(三)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指名朗读,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针对你印象深刻的一处景观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感受读给大家。

3.师生配合读,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圆明园。(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实现背诵。)

4.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多媒体展示各个景观,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5.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把圆明园的美读出来。

(四)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赏识文物,感受珍奇

(五)感悟评价,升华自豪之情

1.找出对于圆明园建筑、文物两方面的评价,再找出对它的总评价。

2.用关联词语巧妙连接这几句评价。

3.圆明园这么美,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六)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过渡:的确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这把火烧毁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毁了(学生续接,多媒体展示景观一一消失),还烧毁了人们的血汗,这就是我们关注的“毁灭”,这就是巨大的损失。(板书:昔日,今日)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四、感受损失

1.哪一段评价这种损失?用了哪个词?释“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2.齐读,两个“不可估量”用在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一)出示资料《我们的国宝在哪儿》,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二)课后小练笔:如今,走进圆明园,看见最多的就是这些孤独伫立的石柱子,这些石柱子在这里伫立了150多年,它们呜咽着,好像对天空诉说着什么?假如你正面对着这片废墟,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

(三)课外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猛兽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试着整理下来。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这是借

助课外的资源,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训练。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宏伟

昔日

文物珍贵

今日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的损失

【设计意图:板书应简明扼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生字,词语;交流小练笔;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中国今日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高考家长帮给大家分享的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圆明园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