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沁园春 雪教案【最新9篇】

2024-11-03 17:11:11 互联网 知识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沁园春 雪教案【最新9篇】,欢迎阅读。

《沁园春 雪》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诗人臧克家说过:“*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①分(fèn)外妖娆(ráo)

②逊(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zhāo)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

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 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沁园春雪》 教案 篇二

一、课前热身

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把本文背诵得又好又流畅,然后全班齐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词虽为咏雪,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阙写景,即景生情;下阙抒情,寓情于景。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四边互动: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明确:冰 雪 银 蜡 素

2、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飘 舞 驰 封 形容词-莽莽 滔滔 -惟 顿 略 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三、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作业

1、学习这首词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请你也试着用诗样的语言给各科老师写贺卡。

例:给语文老师: 凝神处,思想与现实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轻落在我们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势!老师,祝您节日快乐!3、请写出四句写“雪”的古诗。

《沁园春 雪》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板书设计]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教案 篇四

《沁园春 雪》是1999年10月我校组织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件: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正音材料:

沁园春(qìn)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数风流人物(shǔ) 素裹(guǒ)

反馈材料: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说必须在天睛时,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的景色。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③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

"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沁园春·雪》教案 篇五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标

1、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并背诵词的上阕。

3、把握上阕的基本内容

4、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自测:

1、听范读,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惟余莽莽

②理解意义:风流人物 折腰 风* 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四、讨论答疑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达标

背诵上阕。

《沁园春 雪》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学习

1、 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 介绍毛泽东:

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内容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一、当堂检测:

1、 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千里 冰封,万里飘雪( )

二、作业:背诵本首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

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把本文背诵得又好又流畅,然后全班齐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词虽为咏雪,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阙写景,即景生情;下阙抒情,寓情于景。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四边互动: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明确:冰 雪 银 蜡 素

2、 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飘 舞 驰 封 形容词-莽莽 滔滔 -惟 顿 略 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三、比较阅读。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作业

1、学习这首词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请你也试着用诗样的语言给各科老师写贺卡。

例:给语文老师: 凝神处,思想与现实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轻落在我们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势!老师,祝您节日快乐!3、 请写出四句写“雪”的古诗。

沁园春雪教案 篇七

【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抒发豪情壮志文章

《沁园春 雪》教案 篇八

要点:1、分析下阕部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2、理解议论抒情相相结合的特点。3、朗读和背诵。4、练习测试。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进入上阕“概括”界面,复习旧课。

2.     全班背诵上阕。

3.     分析下阕:

1.   老师操作电脑进入下阕的“思考题”界面,显示思考题:

思考题内容: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五分钟),然后老师停止电脑广播功能,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显示各题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师提出(七分钟)。(有小喇叭符号的,单击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答案要点:

1.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     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     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

5.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沁园春·雪》教案 篇九

《沁园春。雪》导学创意

刘湘玉

【课标 教材 学情】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准备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大气磅礴、兴会淋漓的长调。这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抒发革命的豪情,成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元首篇,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此篇实践鉴赏诗词的方法,对后面诗歌学习会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从学的角度考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疑点】

“三分诗七分读”,让诵读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给予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领悟、品评、鉴赏。细心品味语言,掌握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及表达的意义,欣赏本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些是学习重点。词的下阙主要是议论抒情,其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和对主旨句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也是疑点。

本课按照自由通读,感知诗意;放声诵读,读出韵味;静心默读,品味语言(手法);深入悟读,个性理解四个层次设计。从读通到读深步步提升,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所达到的层次。

【自主学习过程】

毛泽东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他诗词中的一篇杰作《沁园春·雪》。

(一)读通

自由通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诗意。

1.了解背景。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毛泽东和《沁园春·雪》的诞生。(可在课前)

2.识记字词。查字典识记;同桌互相听写:如:莽莽、素裹、妖娆、稍逊风骚、大雕。

3.评价概括。用一个对子句来评价词的内容。

交流示例:上阙描绘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说历代帝王,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描绘渲染北国风光;评古论今抒发豪情。作者笔下的雪景“壮观”、“壮丽”、“壮美”;作者抒发的情怀“恢弘”、“豪放”、“大气”。

(二)读懂

放声诵读这首词,要求读出大气天成的韵味。

1.运用诵读技巧来帮助自己理解。

这首词的基调是高亢激昂的,诵读时注意节奏的停顿、重音、急缓及动作辅助等技巧。

(1)读好停顿。

①一般停顿。上下阙间要有稍长停顿,次之是句节间的短暂停顿。

②句断意连。这是用气上的技巧,也是个别句子间的表意要求。就是说诵读中两个句子虽然断了,但读时却要读出意义的照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领起字拖音:如:“望”“须”“引”“惜”“数”等词后的拖音。

④重点句。如:“俱往矣”字间拖音和低抑;“还看今朝”字间停顿和高昂。

(2)读好重音。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句子中的词语需要重读,发音时吐字要有力量。

如:“冰封”、“雪飘”、“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等词语;再如句子“欲与天公试比高”后三字的重读。

(3)动作辅助。

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除了用声音表达外,有时还需要用动作辅助表达。这是较高层次的演读技巧了。动作不易太多太花哨,应从内心感情带动肢体。

2.用自己的想像来描绘画面。

有人说,毛泽东的诗词,霸气天成,任何改写都难肖其神韵。让我们试着把上阕雪景图,描摹出来看看。

交流示例:大地冰封,千里沉寂,飞雪漫天,万里素色。登高四顾,惟见长城内外,白雪皑皑。连水势迅猛的黄河,也喧嚣不再,似悄然睡去的猛兽。山高云低,雪接云际,天地间一片苍茫。山峦披雪,蜿蜒绵亘,若银蛇狂舞;雪覆高原,凹凸尽显,似白象突奔。待大雪初霁,丽日映雪,乾坤间则是“表里俱澄澈”那样的通透与开阔,更浸染出一种无边的绮丽与绚烂。

3.用背诵强化自己的理解。

好的诗词是珍珠,是宝玉,而背诵能把这些珍珠与宝玉占为己有,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

交流速背方法并快速背诵。

(三)读精

静心默读这首词。要求从字词句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仔细品味,鉴赏交流。

1.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它的美妙之处。

比如:

一个最能体现色彩的

一个最能体现广阔意境的

一个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

……

鉴赏示例:我喜欢“顿”字。它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这一个字起到了化动为静的神奇效果。

2.品句。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给出喜欢的理由。

比如:

一个喜欢的写景句

一个喜欢的议论句

一个喜欢的修辞句

一个喜欢的过渡句

一个喜欢的诗眼句

……

示例:我喜欢写景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它以银蛇飞舞状连绵的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的高原。在这浑然一体的冰雪世界里,山上积雪的道道反光不正像银蛇舞动,座座高原不正像大象奔驰吗!它们仗着自己风流姿肆的形态,都要与天公来比一比高低。这样写不只使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了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形神兼备。

3.赏析手法

本词精妙之处比比皆是,艺术手法更是高超绝伦,请任选角度加以欣赏。

角度示例如下,(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可以继续拓展开去。)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纵横结合:

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统一:

对偶、比喻、拟人巧妙运用:

……

示例:虚实结合。作者将眼前的雪景与想像的晴日后的景色相结合,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雪霁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着白雪覆盖的大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娇艳明媚。

4.合作诵读

男女生分两方,然后按下面的诵读形式演读。要求读出壮志豪情,读出磅礴气势!

(男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领) 望长城内外,

(男齐)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女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领) 惜秦皇汉武,

(女齐)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

(四)读深

深入悟读这首词,读出个性化的理解。

选好话题,列好提纲,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话题:1.我看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否定。

2.谈谈词尾三句流露出的作者情怀。

交流示例:1.作者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含蓄地批评了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惜”中含褒,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惜”中含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惜”中寓志,蕴含着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从“惜”“略”“稍”的用词上可以看出作者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2.流露出的是一种领袖气质和宏伟胸襟!这震撼千载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出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这不是狂妄,而是科学的自信!

【反思与强化】

1.课外阅读公木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摘录毛泽东诗词中咏雪美句。

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2.比较阅读《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任选一个角度,写篇赏析小文。

(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学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