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3篇】9-4-40

2024-11-01 20:17:04 互联网 知识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单元说明里指出:阅读这些作品,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品味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为了加深您对于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高考家长帮给大家整理了3篇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 篇一

课标摘引: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文本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隶属必修五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在文章中,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接着,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每一部分来说,都条分缕析。所以,理清思路,归纳概括文章的要点,是突破本文的关键。

另外,本文中作者所提出了诸如 “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它们的准确理解不同于文学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实际情况,须从局部内容的分层归纳上去解决问题的。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www.kaoyantv.com←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2、根据自然科小论文富在文学性的特点,能够找出本文运用的比喻句,结合上下文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

2、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评任任务: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结果展示,完成文本研读部分的第1、2、3、4等四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一。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结果展示,完成文本研读部分的第5题,来达成学习目标二。

学习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导入:(幻灯片展示著名建筑图片)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美术与建筑。刚才给同学们看的图片是不是很美呢?它的魅力何在?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 篇二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

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导引: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内容,以把握课文核心信息。

“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以图片感知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

导引: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

(1)从颜色上,我们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师:(老师边勾画成语中有关颜色的词语)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四大名楼和四合院的图片,并根据图片了解一些中国建筑的特征。

①第一幅:岳阳楼。(师解说:黄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上还点缀吉祥兽雕塑;房檐是典型的钩心斗角!)

请学生仿照教师解说来叙述下面一幅图片,②第二幅:滕王阁。(绿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有雕梁画栋,房顶还有动物雕塑。)

③第三幅:蓬莱阁。(有雕梁画栋,柱子上有楹联。)师:看到楹联了,其实这也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个特点,下一个学生,严妍。④第四幅:黄鹤楼。(黄顶,红木支撑,每一层还都有回廊。)导引:接下来看一个四合院,听着解说看大屏幕。

解说: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导引: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一鳞半爪,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探究课文检测学生理解程度?

1、导引:梁思成先生向我们讲了中国建筑的9大特征,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请把这9大特征概括为三个角度。(大屏幕出现问题)?概括需要注意全面、准确、精炼。(给大家3分钟时间,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2、导引:时间到,我请两组代表回答问题,男生代表一组,女生代表一组。虽然总说“女士优先”,但冲锋陷阵的时候当然是男子汉大丈夫挺身而出了。

(男生:①②③是中国建筑的构成,④⑤⑥中国建筑的结构,⑦⑧⑨是中国建筑的装饰

女生:①②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③④⑤属于结构特征,⑥⑦⑧⑨属于装饰特征。)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中国建筑的特征 姓名 安秀平 工作单位 永清县第一中学 年级学科高二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第五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5教材中第十一课,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本文的文脉:首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其次,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即“文法”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梁思成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建筑家,认真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每一部分来说,都条分缕析。所以,理清思路,归纳概括文章的要点,是突破本文的关键。按照作者叙述的详略,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本文掌握的重点。另外,本文中作者所提出了诸如 “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它们的准确理解不同于文学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实际情况,须从局部内容的分层归纳上去解决问题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 “文 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

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

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 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

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

2、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 “文 法”。

教学难点:1、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

2、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本节目标:了解作者生平经历)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错批一人(马寅初),多生几亿;错批一人(梁思成),少了名城。”

三、分析课文 (本节目标:1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展开顺序 )

(一)默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前标上序号)

第1-2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3-13段: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14-19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20段: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二)探究九大“特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1、个体建筑构成

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作诠释)

2、群体建筑构成

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举例子 打比方)

3、结构方法

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4、斗拱

出示斗拱图片。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列图表 举例子 摹状貌 下定义)

5、举折、举架

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下定义 摹状貌)

6、屋顶的装饰作用

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作比较 引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

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举例子 作比较)

8、部件的装饰作用

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子)

9、建筑材料的装饰

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

(三)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中 个别建筑构成 整

国 结构 群体建筑构成 体 总体特征

建 主 木材结构

筑 特征 斗拱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的3篇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