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精选7篇)10-1-69

2024-09-03 15:03:48 互联网 知识

校园环境卫生好坏对我们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学校环境卫生也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以下是www.kaoyantv.com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7篇校园环保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校园环保论文 篇一

关键词:“环保教育”;探究性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没有环保教育这门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护环境,对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专题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统计,了解本校——民勤——甘肃——中国——世界的环保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调查方法,并学会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环保标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1.讲授3课时:小论文的写作方法1课时,小报的构思1课时,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的注意事项等1课时。

2.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到环保部门了解我县的环保情况,查阅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网上搜集信息,还可参考有关的报纸、杂志、电视等。

3.教师经常深入各班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沟通,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们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但不是一味地替学生们去做,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知、思维走向以及情感动态。

三、活动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2~5人一组,也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全体参与,每人选2~3个课题来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获得有关的环保知识,学生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课外资料,进行自学,从而懂得有关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或查询写小论文的资料,学会设计、布局小报的版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信息源。

2.调查研究。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教室内、宿舍内、盥洗间、食堂内、校园内环境的情况,并记录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自己所在乡(街道)、整个县城的环境情况,并记录数据。

3.汇总整理。每个学生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设计环保标语,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力求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真实、建议有价值,论文有理有据,标语有创意、新颖、易理解、易记忆、有创新。

4.讨论交流。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台朗读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投影自己的小报等作品,并讨论如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好环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长汇总环保建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5.写倡议书。班长汇集各组环保建议,汇合成班级的环保共同目标,并向全校师生写一份“拣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使校园的水更清、天更蓝。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评价考核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了做好评价活动,我认真写好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调查阶段小结,认真安排并记录好每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此次活动结束以后,有大部分学生感触颇深:“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很有新意,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又能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找寻相关信息和资料,这样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加了历练,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五、活动体会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刻地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另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强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表扬和鼓励,符合中学生渴望被尊重和认可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校园环保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

高等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如何将两者在教育途径、机制、模式和内容等方面有效的整合起来,不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有效互动和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还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实践的高度。所以,目前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人们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加强了关注。

一、思政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对思政教育进行割舍,必须有效应用思政教育工作。通常看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它主要是对学生的人生观、政治观、世界观、道德观乃至法制观进行的教育工作,它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相同的内容。所以高校一定要努力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落实校风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成才意识得到提升和强化,从而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较快发展。

其次,思政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有两个重要内容,其一是高校校园建设,其二是思政工作,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在主要途径,另外它是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能存在先进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负担越来越重,它不仅要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发扬,还要融合外来文化。要想保证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批判精神,就必须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用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态度进行审视和分析。各高校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对其有效引导和促进,并保证思政工作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合,让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

最后,思政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作用,高校之所以要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就是要保证学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不断完善,其中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因为高校校园文化其内容具有丰富性、形式具有多样性且主体具有广泛性,对其加以建设和发展,让其有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发挥指导作用,提升校园文化主体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的作用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充分的引导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要想保证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就必须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价值。校园文化实际上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方向支持,并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在大多高校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所发挥的导向作用非其他方面所能比拟的。经过社会心理学研究,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比例的成员其思想作风、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会对小比例的成员受到直接影响,从而让小比例成员其思想行为逐渐趋同于大多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引导和宣传的东西会在学生日常行为当中直接体现。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所带来的教育作用。高校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其中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实际上来看其实是一个将文化作为载体,重点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以及校园文化精神面貌建设,从而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项工作,这份教育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因为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当中,其中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都处在塑造阶段,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化,并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说,高校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为自身发展提供全新的教育内容手段,还能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尽快形成。

再次,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们的凝聚力。建设发展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向学生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让学生坚持党的领导,从而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融合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成长环境,并对学生的日常准则和习惯加以影响,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形成集体荣誉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增强大学生校园凝聚力的作用。

然后,高校校园文化能促进大学生成长。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生的社会化主要是其在经过学习和实践之后,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这样一个过程。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社会信息,从而促使学生社会化。高校只要做好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下达到塑造思想、心灵乃至性格的这样一个效果,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让自身不断社会化。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产生陶冶作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是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受到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质疑,这种娱乐文化能够被当成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然而实际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它是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运动性以及娱乐性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内容,只要校园文化活动能够积极健康,才能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正确处理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娱乐的同时还能达到教学效果,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还能陶冶学生情操。

三、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积极互动的优化措施

第一,加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互动的重视。我国教育部和共青团很早就针对高校校园文建设的加强和改进提出了相关意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具有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就实际来看,很多高校并没有有效落实这一内容,很多各校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更没有系统的总结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互动的重视,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

第二,高校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互动的制度。只要制度能够科学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才更加容易开展。应用相关规章制度,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约束,并且还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提供内容指导。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强制性,所以能够让两者之间互动更加协调,并为两者提供发展动力。如果学校能够有一套健全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互动制度,保证它们在载体、方法、原则以及内容上的明确以及高度一致,从而产生互相协调和促进的互动效果,促进高校教育工作能够和谐健康发展。

第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要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之间的积极互动,就必须保证为它们的协调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对良好环境创建的过程中要落实好两个方面。首先是外部大环境,政府要做好立法工作,并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顿,严惩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险,如此才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是校园小环境,校园本身就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只有多开展科学、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才能让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为思政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治气氛,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互动有良好的环境。

第四,落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互动队伍建设。两者之间是否良好互动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其面临对象都是广大师生,所以,高校必须必须要形成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建立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齐抓党政工团,创建全员化的互动队伍班子。

四、总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其互动关系较强,它们在教育机制、模式、内容及途径上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良好发展,还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要科学的分析教育,防止对两者关系产生错误认识,提高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为高校教学提供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2:70-73+89.

[2]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06:113-116.

[3]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22-23.

[4]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03:103-106+109.

[5]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5:77-78.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三

自从20xx年以来,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拼搏,这所xx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尤其在20xx年x月x市开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xx绿色发展”的主题实践中,xx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绿色发展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提出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以来,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高度重视,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创建氛围浓厚,效果显著,在创建工作中,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方案。

充分认识绿色学校的实质,是取得创建实效的前提。学校领导首先深入学习,利用教职工大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广泛宣传。创建绿色学校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全体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扩展到关心社区、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环境。创建绿色学校不 认识到位和统一了,创建工作就有了思想保证,创建工作就成了师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赵惠刚任组长、政教主任曹文涛任副组长、全体班 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分工和职责。把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使 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例如政教处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总务处xxx主任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环境教育所必须的经费和设施等等。

二、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建设。

抓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境育人工程的需要。因此我们把创绿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当作塑造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素质的大事来抓。抓绿化建设。创建一个优美、洁净、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这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学校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校园绿化工程和校园景点建设,种植各种花卉树木。我们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力争让每堵墙说话,让每棵草传情,营造一个富有环境教育的绿色空间。抓绿化管理。为了管理好整个校园的花草树木,学校建立了包干责任制,做到划区包干,责任到班,班班有绿化责任区,并落实到人,实施以来,学校每一株树木,每一片绿地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全校师生形成了自觉保护绿化、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建立了“每天早饭后一小扫,一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由于加强了教育,学生乱扔垃圾的行 学校在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学校内部团结宽松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坚持制度规范和人文化管理相结合,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干群关系融洽,老师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老师们人格上得到尊重,工作上得到关心,工作热情很高。

三、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绿色观念。

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各科的课堂教学进行。因此,我们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的教材,既有本科系统的知识,又含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因素,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找准结合点,把环境教育融于教学设计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

班级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环境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全校开展了“弯弯腰,垃圾不见了”的教育活动,召开专题班会进行讨论,对少数乱丢垃圾、攀折花木、践踏花草的行为展开了批评。有的同学积极做起了文明监督员,对那些不讲卫生、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或举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环境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四、活动要持久化,校园美丽如家。

为使少年儿童从小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学校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了“人人争做绿色环保小主人”系列活动。

1、爱我家园,爱绿护绿,从我做起。为引导广大队员关注环境,关注环保、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校各中队开展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弘扬绿色文明,携手绿色行动”等活动,学生们在学校在政教处及部分家长的带领下,到街道、公园等定期为绿色植物浇水、捉虫、清除枯叶使它们长得更茂盛。

2、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开展捡废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用品等白色垃圾活动。学生们还回家向家长宣传不用或少用塑料袋,使用布袋或纸袋。

3、环保宣传活动。为了呼吁全社会共同来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学生们回家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

4、环保画比赛和利用废旧物品小制作比赛。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或描绘了心中的理想家园,或呼吁人们共同来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用废旧物品做成一个个精致的小制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

5、学校每年六月初就购置各种花卉,栽在楼前,平房前。每个地方都有班级专门负责,培养孩子们自我管护能力。

6、今年暑假学校还用水泥把校园的排水沟全部砌好,有利于校园环境的保护。

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把环境教育落实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创建,我们深深体会到,师生对环境问题的更加重视了,绿色理念正在逐步形成,环境行为有了较大改善,节约资源已逐步变成师生的自觉行为。

创建绿色校园工作无止境,当然,我们也看到我校的创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环境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好环境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师生的环境素� 富源中心学校的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xx绿色发展”的活动中仅迈出了可喜的一小步,以后的工作,要持久化,常态化,深入化,让美好的环境,优雅的环境伴随沃土上的孩子们茁壮成长,也愿环保意识永远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为以后他们为建设好美丽的xx,美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四

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促进我校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他们生态文明意识,我校根据富川县教育和科技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启动了白沙中心校 “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系列活动。根据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出了详细的计划。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认真做好规划,并和德育处一起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建设绿色校园既是推进绿化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育人的需要。优美宜人的育人环境,让一代又一代毕业生终身难忘。不少人回忆起当年的学校生活,楼房可能拆掉了,人模样可能模糊了,但是校园的那片树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二、其次,要坚持以种� 树木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要选择当地适用、好维护、易存活的树种开展校园绿化活动,让学校树木成林、绿树成荫。学� 我校还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全都摆放了绿色的植物。

三、再次,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及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影响和带动整个周边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1、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向全体师生发出“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倡议。

2、学校组织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制作校园绿树认领卡,学生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在卡片上,并认领了一棵棵绿树,让同学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3、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开展“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宣传画比赛活动,并有各班推荐优秀作品到学校。

4、各班利用主题班会课的时间开展“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用歌声、快板、舞蹈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四、突出学校特色。我校的校园绿化突出学校地域环境以及校园布局的合理性,科学规划、彰显特色;要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好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活动,我校因校制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参与、教育为主,不搞形式主义,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对广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活动。由于校园面积较小、不具备大面积绿化,我校采用见缝插绿的方式提高校园绿化水平,同时要积极要求学生到校外参与植树活动,植树是全民义务。学校发出了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种一棵树的倡议,其目的是强化青少年学生植树护绿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而我校不仅在校鼓励孩子爱树护树,更要求孩子带动家人一起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来。弘扬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我们个人的能力也极为有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的美丽,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充满了生机。

小学生环保论文 篇五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99 -02

大学校园环境是由师生员工、校园自然生态系统、校园文化等因子构成的集合体,契合生态学关于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生态因子构成的整体的概念。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以生态学视角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现代化大学建设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意义

以生态环境理论为依据,构建生态良好、宜教宜学宜研的大学校园环境,对推进环境育人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学意义。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促进校园人际和谐

生态环境理论认为,人是环境的核心因子,是环境建设的能动因素,只要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在环境建设中能动作用,就能形成美好环境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以体现制度管理的理性管理方式理顺干群、师生、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以体现人文关怀的非理性管理方式营造师生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氛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校园人际关系原则,引领师生教学相长。从而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人际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

大学环保教育是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大学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其成为师生员工的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员工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环境,是师生员工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师生员工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场所,只要学校将节能、绿色、循环再利用等环保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必定会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响应和践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设施等,为师生员工环保行为提供便利,从而促使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优化校园人文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等因子组成,自然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硬件,具有基础性作用。人文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软件,具有精神熏陶和文化教化作用。大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是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题中之意。因此,大W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重对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彰显。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大学生存意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核心。

(四)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的美誉度

大学美誉度就是大学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学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大,如大学间的人才竞争、生源竞争、教育资源竞争等都受到大学美誉度的影响。因此,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纳入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将清洁、绿色贯彻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中,使大学校园环境具备“天人合一”特质和“原生态”品味,具备静心治学和专心执教的条件。从而树立大学校园环境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学属性

生态学本来是研究生物物种、群落、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融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环境研究。就大学校园环境而言,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同样具有生态学属性。

(一)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生态系统论认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内,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大学校园环境是由校园自然环境、师生员工、校园文化环境等多种因子构成的统一整体,就大学的育人功能而言,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具有育人功能的一致性,并因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发挥着各自独特的育人作用,从而共同维持大学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看,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属性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它包括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同样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多样性角度看,大学内部有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和专业;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职工等不同工作人群;有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职能区域;有自然、人文等不同小环境。这些不同学科、专业、工作人群、职能区域和小环境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多样性。从差异性角度看,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的意涵、职能区划以及工作人群中个人的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从而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差异性。

(三)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群落竞争属性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从生物群落竞争开始的,在生物群落竞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就能得到生存与发展,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被环境所淘汰,从环境中消亡。这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同样具有群落竞争属性。从社会环境看,大学之间存在着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及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竞争。从大学内部环境看,各学科之间、职工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学科竞争表现为学校对优势特色学科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职工竞争表现为竞聘上岗。当前,国内大学在用工上普遍采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聘制,这也顺应了“优胜劣汰”的生物群落竞争规律。

(四)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平衡属性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生态系统,其内部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师生员工、学科专业等不同因子,虽然位置不同、职责各异,但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致,使得彼此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并不停地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校园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就是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等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被动平衡,而是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发挥人在改造环境中的能动作用,促进大学校园环境良性发展的主动平衡。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学路径,就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来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环境问题。选择生态学路径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建设,对社会环境治理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

(一)以物质循环理论为依据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

物质循环理论认为,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可以自我完成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分解直至再生产为特征的物质循环功能,使整个生物圈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状态。将物质循环理论应用于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良好的环境建设效益,从而形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生态大学校园”建设体系。物质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新型发展模式。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面向物质循环、再利用的。

(二)以生态平衡理论为依据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平衡理论认为,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就要有效协调各构成因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系统整合,使生态系统形成持续的生命力。由此不难看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就是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追求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要注重协调和解决校园内各种矛盾。当前,大学校园环境面临的矛盾中既有人与环境矛盾,也有人与人之间矛盾,既有机制造成的矛盾,也有技术性矛盾。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不能回避这些矛盾,要以理性的管理制度建设为载体,以非理性的人文关怀为方式,协调、化解各种矛盾,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统一和谐、充满朝气的生态系统。

(三)以生态安全理论为依据建设平安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安全理论认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对任何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灾难。也就是说,任何发展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牺牲生态安全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建设平安大学校园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校园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为此,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保护人才资源、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顶层设计及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第二,要抓好防止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严格节能降耗、加强校园环境的自净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植绿和披绿建设等生态安全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落地生根。第三,要抓好生态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营造校园生态安全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维护校园生态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四)以G色环保理念为依据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学视角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生态文明。对环境而言,“绿色”是保持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建设绿色大学校园环境,要以实现大学教育功能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在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通过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营造环保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环保素养等方式,促进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推进校园环保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大学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等都具有切实要求,把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贯彻落实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只要学校强化理念引导,注重建立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广节能、降耗、减排等新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就一定能建成生态良好、统一和谐、平安、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07).

[2]余浩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06).

[3]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3,(05).

[4]韩英英。浅议绿色校园环境的建设与评价[J].环境教育:绿色学校,2002,(03).

[5]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4).

[6]王成平。谈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6).

[7]孙孔懿。学校特色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小学生环保论文 篇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22-01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教育也开始走进课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品读美文时寓入环境教育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描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之类的散文。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落实到行动中去发现、保护美的事物,创造美的事物。因此,可以通过品读美的语言文字,把环境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学生心中。

如教学《林海》,文中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教读这一段时,笔者则以抒情的语言导读:“多么美的语言,老舍笔下的兴安岭已经纯粹是一位灵秀的姑娘,一位穿着绿袖红鞋随风轻舞的少女,让我们跟着她走进兴安岭的怀抱,去闻一闻花香,去采撷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吧!”学生读出了文章的感情和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笔者因势利导:“徜徉于这么美的环境中,你想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想把她捧在手中,放在心中;也有的说,希望兴安岭永远美丽。在这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的境地,环境教育也已经深入学生心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描写风景环境的散文,通过多种品读的方式,加上教师的引导,环境教育的渗透就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在视听情境中孕育环境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努力创设一种优美的、清晰的视听情境,使学生乐意接受。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产生相应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运用录像手段,在荧屏上展现了大榕树的美姿和鸟儿欢叫的热闹情景,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且和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一颗大榕树就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回到课文中的阅读才知道:那里的农民不允许人们去捉鸟。笔者还通过相关资料告诉学生当地人通过保护大榕树和保护鸟而取得了经济效益。学生在这样的视听环境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鸟类的感情油然而生。

三、在辨析讨论中融入环境教育

通过有关现象及问题的辨析讨论,也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能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明辨是非,进而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如在教学完《蛇与庄稼》一课时,学生已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自然界的生物链如果被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威胁。如果课文就此结束,学生受到的情感教育并不深刻,更谈不上理性地加强环境保护。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辩论题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生物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我们知道了蛇是老鼠的天敌,可是社会上乱捕捉蛇的现象也不是个别,有的人故意捕捉蛇来卖、来吃,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通过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各自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蛇与人类生活、人类环境的关系,明确保护蛇的重要性。在教学《朱鹗飞回来了》和《金色的脚印》时,笔者也设计了类似的问题:动物也有性情,他们也有生死相依之情,也有亲子之爱,那怎么样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和我

四、在小练笔中融入环境教育

小练笔是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扩展延伸,即从具体的课文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观察,联系实际生活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的一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诸如不许践踏草坪、不许伤害生物、要节约用水、要爱护树木等多种保护环境的读写训练。这种方式的环保教育与以上几种方式相比,更容易对学生的行为和环境道德认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地球母亲的诉说”的练笔训练。通过这样听说读写的结合方式,让环境教育渗透并扎实推进。

校园环保论文 篇七

濉中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成立了由陈若强副校长任组长,吴志道副校长任督导员,由政教处、团委、总务处、教导处领导、县环保局领导,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绿色学校创建的宣传、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绿色学校创建办公室”,对每个成员具体分工,各司其职。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若干次,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情况制订奋斗目标,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做到平时有检查、有督促、年终有检查、有总结。学校办公室在制订每学期的工作中,均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每学期的学校工作总结均对本学期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学校重视环境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利用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宣传环保知识、环保现状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校园环境建设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文明习惯,促进师生的环保观念向自觉行为的转化。学校设有环保教育宣传栏,各班轮流出宣传墙报,校园内显著位置设置环境宣传标牌,学生广播站定期播放环保的宣传内容。为了提高领导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连续两年,周传军校长和吴志道副校长参加了全省创建绿色学校培训班,并学习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学校教导处每年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培训,共同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问题,如地理中人口的问题、大气污染、水质的调查、西部开发对环境影响等;物理中清除噪音的途径,新能源、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化学中的塑料,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以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某些有毒或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三害”处理办法等均是师生共同关注、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培训、探讨、教学,全体教师改变了观念,从繁重的升学考试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同学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生活、关注发展、关注未来。

几年来,濉溪中学为了创办全省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加大对软件资料的建设力度,不断充实学校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其中很多就是有关环保内容的。学校电视台定期播放有关录相片、图书室、资料室有关图书随时供学生借阅、查看。

二、加强校内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校环境教育要立足于校内,延伸到课外。几年来,濉溪中学教导处在重视常规教学的同时,引导广大教师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地理教师谢文为上好环境课亲自带领同学去考察相山污染的状况;生物教师杨立清取来濉河污水给同学们做种子发芽试验,启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水源。这样的课堂教学结合实际,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另外,地、生、物、化等学科教师每学期都要结合教学内容,上好环境教育课。在每学期的考试试卷中均有环保内容。

为了培养同学们良好的 卫生习惯和环保行为,除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外,各执周班同学严格执法,坚决制止部分学生不文明行为习惯,每天检查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量化评估,把评比结果纳入文明班级的评比之中。执周班同学率先垂范,增长了才干,培养了能力,受到深刻的实践教育。学校健全了各项卫生制度,坚持每天校内清扫制度。绿化区还划分到班,标志明显,便于监督。团委定期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坚决消除乱丢废弃物、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学校要求教职工不能在公共场合抽烟。在教学楼楼道、班级悬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今的濉中,学生的环保习惯已经养成,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相信在未来的社会这些同学定能成为合格的公民、环保的主力军。

为配合法制教育,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均聘请县环保局有关领导作环保知识、法律、法规的专题报告。每班每学期均开展有关环保的主题班会。

三、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了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把学生的环保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定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广大同学走上街头捡拾垃圾,清理县城公共场合的污染点。每周执周班同学都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庭院。最近学生会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回收废旧电池活动”,大力激发同学们爱护环境的热情。每年清明节,学校均组织部分师生植树种草。学校家属院的绿化、美化得到了加强,并注意在生活区留绿地和空间给师生。现今家属区楼房整齐,巷道平坦,种花植草,并实行了“五禁养”。全体职工家属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按时投放,随时清理。后勤人员定期到县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体检,严防传染病的流行。濉中师生在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劳动中,在争创文明县城的活动中,在创建绿化学校活动中,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表现了濉中人良好的道德风貌。

几年来,学校积极引导同学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每周均安排一个班的同学外出参观考察半天时间,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校园劳动。他们先后到市酒厂、县化肥厂、矿山机械厂、县铝业集团、市印染厂、寇湾高科技示范园、武警部队等单位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劳动,开阔了同学的视野,了解厂矿、部队的生活,同时也调查了一些环保状况。在实践中同学们动手收集环境信息,写成心得体会,有的已上缴有关部门。

为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濉溪中学从去年始,在高一、高二年级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学校教科室制订活动课学习计划,精选研究性课题和优秀教师,本着自愿、自动、自主的活动原则,组织了几十个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有很多从事环境问题的研究。环境小组深入工厂,农村、矿山、居民区,风景区、河流等处开展调查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高二(3)班研究小组“关于濉河一段水面水质分析的调查报告”,高二(10)班“相山旅游景点污染问题”已在全市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作了展示,并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濉中学生强烈的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除此之外,每年的节假日学校团委均布置有关环境课题,供同学们调查,并评出优秀调查报告。

每年的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学校都组织部分同学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书画比赛,并在本校内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校园建设陶冶师生情操

校园整体布局合理,搭配谐调。寂娱园、怡趣园、钟毓园来源于诗文佳句,内蕴丰富。三大园内大道小径,横贯斜穿,曲径通幽;花木松竹,四时花卉,品种多样;亭台池榭,假山怪石,相映成趣。

濉溪中学无愧于“省级花园式学校”称号,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我校校园的美化,既重“形”,又重“质”。“寂娱园”、“怡趣园”、“钟毓园”三座花园使人看后情思翩然。“奋飞”雕塑以手托电子模型的青年男女学生的形象为主体,以书本虚化而来的翅膀为背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金苹果”小品乃是国际教师协会的标志,衬以红、黄、蓝三原色的园环,更是理蕴物中,意趣无穷。校园中亭台池榭,假山怪石,丹枫翠竹,搭配谐调,相映成趣,不仅具有自然风貌,而且具有人文风情,确是做到了“每一处景物都会说话”。这不仅为全体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更陶冶了师生情操。

五、师生素质明显提高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经过学校大力宣传,深入教育,濉溪中学师生环保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同学们加深入了对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环境素养,并在实践中学会关注自然,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并对社区、家庭的环境教育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后勤部门严格管理,节水、节电、节纸,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节约了开支,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教师在搞好环境教育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总结,并获得了不同的奖励。如王立芹老师的论文“人口与教育”,万景民老师的论文《寓于环境教育与化学教育之中》,杨立清老师的有关环境教学的论文等。原副校长吕介斌(已退休),周传军校长,吴志道副 校长曾先后获得县“绿化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如今濉溪中学绿化面积10975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3.65平方米,达到合格标准。学生中也不乏获奖者。王春龙同学在教育部举办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书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另外,还有部分同学在团县委举办的环保知识竞赛和书画比赛中获得不同奖励,几年来,理化生实验室被评为一类实验室,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人口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

环境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