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优秀10篇)7-6-53

2024-08-22 19:05:36 互联网 知识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10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透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深,这种状况也在预料中,但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向很拘束,不能以简单的状态应对课堂生活,真是没话说。

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是尽管学生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服了他们的心。

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给一点具体的引导,再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从容地思考,从容地表达就更好了。很多习惯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课堂学习中慢慢渗透的。还有一个课堂上的临时发挥觉得处理得较好。因为思考时间的问题,出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没有主动去提问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什么疑问果然孩子们提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好处的发现。

人生好处的发现是什么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开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其实只要顺着学生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回到文中去细读课文答案就会自然出来。课堂上给孩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训练。

一节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尽力而为,往理想里走,望完美里去。和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应是我们教研活动的追求所在。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二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向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这篇课文资料多,篇幅较长。文中多处运用联想、引用、比较的手法,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又使居里夫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美丽。尽管这篇课文教学难度大,但我仍然觉得就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后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记重点语句,边写旁批。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课后,我觉得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是他们能够认真地阅读,边读边划句子,有的学生还在书中打了问号,写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我发现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高了。

另外多媒体课件就应为我们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我的这节课中,多媒体课件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虽然我注重了课件的清晰性和实用性,但还是效果不佳,像上面已经提过的重点语句的出示只是其一,其二则是一段视频的出示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居里夫人那提炼镭的艰辛,结果毫无作用。

能够说这堂课是美丽的,但这份美丽只浮在半空。学生真正读懂这份美丽了吗?好像还欠缺一点点。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尽管他们发自肺腑地说了一些令人感动的句子,要向她学习。但居里夫人的精神真的感动了所有同学?答案不见得令人满意。课前设计时,想法是好的,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也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可惜还是没有将读落到实处。我想这节课就应还要在读上下功夫,多读多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三

学习老师送孩子回家,抓“解”“搂”“送”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请同学们用心去想象老师将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裹在袍中,在春雨中相依而行的场景,体会达丽玛感受到的温度和此时她激动的心情,进而感受老师的关爱。

在抓住“搂”这个动词体会的时候,我更是联系了前面一个单元刚学过的《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进行教学,文中“奶奶把东东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她说”;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很快的理解,奶奶把东东搂在怀里表达的是奶奶对东东的疼爱,乌罕娜老师把达丽玛搂在怀里也是一种爱,而且这种爱是对一个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的,从而更进一步的体会乌罕娜老师的爱。

能够及时的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诶,这也是这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无私而深厚的爱心以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四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以美丽为主线,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

课文中有很多句子意义深刻,比较难懂,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较长。尤其在材料运用上与同类文章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成功,也有遗憾。

1、用朗读贯穿课堂。语文课是朗读的艺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感悟朗读,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提升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居里夫人美丽内涵的感受。

2、感悟深刻。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处处精雕细琢,一节课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围绕“美丽”,找出关键句子,通过朗读,情境的渲染烘托,让学生充分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品质。

3、课内外结合。本课学习,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美丽”,我还增添了课外知识。课外知识的适度引用,对学生理解“美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在引申对“美丽”的理解时,学生提到了蒙娜丽莎的美,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更好地给学生讲解。另外,对于文章中居里夫人忘我执著不懈追求的重点语句还需要深挖教材,让学生全面理解当时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的主人公忘我执著,效果会更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与再设计 篇五

经过低中高年段的教学过程,我感到我无一例外地重复着教学当中的困难。我很有必要从这日复一日的重复里找到突破口。一方面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我也要和遗忘作斗争,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怎样用教材教,不是可以用理论概括可以教会学生的,而在于我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深思熟虑,真正深入理解,挖掘教材,并按照教材安排的目标体系来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知道这个道理很容易,我力求每次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都抓住几个要点: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学课文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线索;2,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确定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领悟作者突出的表达方法;4,积累精彩词句段;5,教学中要突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阅读思维,力求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质疑方法,学会思维。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学生弄明白这篇文字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由学习课文学会阅读,积累语言,习得写法,学会思维。

以上这五点是我始终努力的目标。很遗憾的是,我一直对自己上课感到很不满意。前天,我很是费了些心思来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虽然学生似乎学得还不错,然而我依旧感觉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科学,离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原因在哪里呢?我反思自己,有几点原因:一,赶课忽略终级目标。我总想着有好些课文必须按时上完,有时知道自己该按这五个目标去仔细揣摩教法,而实际上匆匆忙忙,没有做到严谨、扎实;二,忽略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读书需要给已足够的时间,思维留有余地,并且学生之间有差异性。这些要求我在处理教材时,尽量照顾和弥补,已形成教师全班学生互动的局面。我需要改变的固有观念是,变 “我要学生怎么阅读思考”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思考自己想要弄明白什么和怎么弄明白”;三,我个人对教材理解不深,导致目标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费力费工;四,我个人素质有待提升。在带领学生阅读时,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策略,有足够灵活的教学机智——我感到自己在恰当地使用教师导语方面,很是薄弱。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很值得我和学生们去共同学习,共同挖掘。所以,我决定推翻我前次教学当中的程序和方法 ,重新设计本文的教学。

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但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

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5、领悟作者以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难点: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领悟作者以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弄懂课文围绕居里夫人的美丽写了哪些事例,领悟写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写法。

一、读题,质疑,解题,导入。

1、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跨越百年”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是什么意思?“美丽”为什么“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2、师生初步讨论。简单介绍居里夫人:(略)教师强调两点:她对放射现象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死于因放射性辐射导致的恶性白血病。

留下未知的问题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自学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

1、读文思考:居里夫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通过哪些事例了解到的?

(预设回答:美丽、端庄、坚定、执著、坚毅、献身科学、淡泊名利、不懈追求……)

2、哪些事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回答)

师小结:作者以具体的事例,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

四、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为下课时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预设回答: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居里夫人“美丽”的含义,感受她可贵的科学精神和高贵的人格魅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回顾第一课时学习收获,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第一课时的学习收获。

2、回顾上课时里提出的难懂句子。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问题: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盛名”是什么?为什么说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盛名”。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此刻我们可以为居里夫人送上一个什么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她的成就?

(预设:功成名就 大名鼎鼎 声名显赫 举世瞩目……)

2、理解“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生试回答,品读课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体会,理解“视名利如粪土”。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3、师导语:读到这里,大家心中还有没有疑问?(我不禁会想:居里夫人,这样一个弱女子,是怎样能获得这么多男人都很难拥有的荣誉和成就呢?)

大家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读文思考,同桌讨论。

师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探究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1)“信念”是什么?(支持人坚持做某事的想法)

2)联系前后文,想“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发现和提炼镭 ,比喻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追根求源,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3)指名读这段话,联系前后文想想“不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4)联系课文理解“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

学生感情朗读句段,体会“……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此刻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评价居里夫人?(忘我献身、献身科学、执着坚韧)

5)师:作者这样来评价居里夫人,出示:“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生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自然发现”和“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分别指什么?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该段。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淡泊名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4、师导语:居里夫人正是具有了常人难以具备的刚毅、执着和高远的信念,她才有了站在常人难以企及的科学殿堂的机会。指读2自然段。

出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1)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停留、静止不变)

2)在你的心中,定格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形象?(美丽)体会居里夫人的外表美、人格美、精神美。

3)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此段。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5、师导语,再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或许我们又会增添更多的钦佩和敬意。生齐读。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2、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提示:

1)什么是美?居里夫人能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什么?

2)课文的主要表达方法。(倒叙的叙述方式 排比的句式 引用 以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等)

3)背诵一两句你喜欢的文字。

四、结束语:

课文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居里夫人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定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课下继续细细地回想吧!下课。

板书设计: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勇于探索 忘我追求 ——盛名 —— “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名利

(永恒)

后记:

重新写完教学设计,很想再上一次这课,不过学生恐怕反感。所以,我不得不面对“一次来过”的现实。心想,难道我总要这样遗憾下去吗?而且,说不定这个教学设计也未必有第一次好,有些因素我掌控不了,或许设计三次、四次……也未必能达到我期望的完美。我只是空谈着理想。

我想说的是,理想不等于行动,行动遥望着理想,理想只在行动者的远方……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六

优点:

1、质疑分为有效性质疑和无效性质疑,读题后的思考,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效。

2、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体验,对学生的评价很及时,鼓励性语言很到位。

3、善于抓关键词、重点词句引导学文,朗读感悟法很到位。肃然无声、烟熏火廖、一锅一锅。

4、指导学习方法有效。

5、学生爱听最重要,唐老师的课堂充分达到这一点。

6、图文并茂,居里夫人年轻和年老后的照片对比贯穿全文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7、反馈到位,补充板书,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主题更深刻。

8、抓住身边事物,用比较的方法感受“镭”的大小。

9、学生关注文本多过关注课件,是本课的亮点,希望传承。

不足:

1、如能感受“吨”和“克”的大小,读文时将会更有感情。

2、语文课学生的开口很重要,开口读、开口答、开口问。可让孩子小组交流,再集体汇集。这样会提高效率,同时让更多的孩子有了开口的机会。

3、排比句4个“变成”,是一种递进关系,此处虽有朗读指导,但效果没达到最佳。可适当配点背景音乐,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感悟。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七

《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可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所以我在备课时想力求经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进取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情景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可是感觉孩子们一向很拘束,不能以简便的状态应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必须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有一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还应当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经过预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我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就像吕校长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得表现能够用充分的预习来改善。充分的预习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更加精心备课。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备,还有对学生有所准备。就像白主任说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的教学环节要研究学生的理解本事,所以备课也要有不一样的侧重。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要注重对教材把握,将教材烂熟于心,还有对学生有所把握,不能让自我的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

3、培养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教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期望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八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与同类的文章相比,所不同的是全文以“美丽”统领,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较长。尤其在材料运用上与同类文章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中多处运用联想、引用、对比的手法,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又使居里夫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美丽。

因此教学是我采用了四个环节:

1、走近居里——居里夫人事迹介绍会。

2、解读居里——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3、探究居里——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

3、辨析居里——

讨论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居里精神。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我偶尔还会忽视教材的存在,而只顾剖析,少了写生与文本的对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简短 跨越百年美丽教案反思 篇九

听了两节课,上了一节课。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以及自己上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五节课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是围绕课题而设计。希望在国家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引领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能够达到情与理的统一,文与意的融合。

上完课之后,我并无轻松之感,我在不断地问自己,我把握好文本了么?我的目标设计的合理么?教学中的流程流畅么?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呢?

我一直以为教师的功夫应下在文本中,要紧紧抓住文本,等到自己把文本钻熟吃透,文章的线索也就清晰地浮出水面,然后进行设计教学时,我们就等于抓住了指挥棒,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了。那么,我把握住文本了么?把握的还不到位。这一单元的主题其中之一是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这篇文章涉及具体事例了么?应该说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有具体事例。居里夫人的外在美通过两点来展现。一是居里夫人的外貌。她的外貌描写放在了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时来展现的。另一个是她的成就,通过两点来展现,她的报告和她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一事例通过列数字的方法表现了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居里夫人的内在美表现在执着追求、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和品格上。执着追求表现在一、发现问题——“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是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二、提炼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三、两人的一次对话上——“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为科学献身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二是“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淡泊名利也表现在两件事例中,一是“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二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在这两件事例中也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一是举例,一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深入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的。那么,抓住具体事例就是抓住了文章的脉络,根据这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总是习惯先定目标,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我发现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应用教参给我们的可参考的目标。其实,这就限制了很多老师的思维。他的目标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并不一定切合实际,我们还要根据实际进行适当地调整。而目标的设定要在研究好文本之后,才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经过对文本地把握,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3、能够知道本文的写作方法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的。

教学设计的最高境界便是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在极其自然地交谈中,思维的碰撞中,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我的教学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地设计,每个环节的过度不自然,给人突兀的感觉,就像是油路堵塞的汽车,吭吭地让人紧张。

听了湛娟老师的课,让人如沐春风,仿佛在听《高山流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教学设计行云流水,教态端庄大方,问题简练而有深度,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在层层剥笋中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能力。而我则相去甚远,只能望其项背。我什么时候能够像她那样在课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呢?

总之,我相信只有在不断的磨砺中,才能让自己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十

从整体课堂效果看,学生演唱的表现力不错,声音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也比较熟练了。抒情和活跃两种演唱情绪也能明显地对比出来。但从整节课的分量和时间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复习巩固阶段一开始就离琴唱,导致暴露出了过多的毛病,给我心里一个暗示:歌曲还没学会,于是有意识地加重纠错分量。其实钢琴一弹,学生马上跟上来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为:

一、从此节课的进程看,离琴唱势必会影响教学重点的把握,本课时的重点应是处理歌曲,而实际上这节课重点似乎还是纠错,虽然也及时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绪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够,学生真正操练的时间不足。

二、从音乐审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现应尽量让学生有成就感,得到审美的体验,而不是故意让他们“出洋相”,特意暴露缺点。完全可以通过欣赏范唱、跟琴唱唤起他们心中已有的音乐经验,节约复习巩固时间,把精力放在歌曲处理排练上。

三、离琴唱一般在学会歌曲后,检验音准节奏及表现力时可用,或者进行无伴奏合唱时才采用的。此节课此处采用显然都不合以上条件。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显而易见,真有故意让他们“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处离琴唱的确欠妥当。但是这样设计,符合本人常态课的风格,我会经常在课堂上搞一些小测试、小研究。像这次,心里实在很好奇: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到底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多少痕迹,会唱成什么样呢?结果正如我所料,尽管当时教得比较扎实,但时间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遗忘是学习的劲敌啊。一首再好听再喜欢的歌曲,没有经常唱唱,也只会留下支离破碎的痕迹。所以平时经常上一些复习课,举行班级音乐会十分重要。音乐是不怕重复的,它是情感艺术,每一次唱的感觉都会不一样。

综上所述,从这节课的设计初衷看,此处离琴唱并不合适,加大了纠错的分量,影响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课堂的完整性受影响。从教学研究和满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让他们乱一下也好,况且对他们也无大碍。还能给他们一个感觉:知识技能是很容易遗忘的,只有常温习才能掌握得扎实。

居里夫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