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已解决

什么是生涯发展?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4-21 22:58:19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一、什么是生涯发展?

生涯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

生涯发展由时间、广度、深度三个层面构成,其中生涯发展的时间是指生涯发展的阶段或时期,包括生长、探索、建立、维持及衰退五个发展阶段;生涯发展的广度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要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如儿童、学生、公民、员工和父母等;生涯发展的深度是指个体扮演每一个角色所投入的程度。

二、生涯发展怎么写?

1.确定志向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著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著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

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4.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5.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 由於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著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资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三、体育生生涯发展的机会?

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只要他刻苦训练,都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专业成绩相当突出和优秀,就可以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如果你所掌握的知识非常的正确,你今后就可以从事一门体育教练或者体育教师。所以,一个体育特长生的生涯规划也很重要,看你自己想走哪一条路。

四、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为研究内容,根据个体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和不同职业阶段的任务、目标,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进而提出了不同职业生涯周期面临的管理重点。  

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如下五个主要阶段:  

1、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 

2、探索阶段,属于打基础阶段。

3、创业阶段,属于选择和安置阶段。

4、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5、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五、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

职业发展路径分为四种:

1、向上发展:从员工晋升到主管,再从主管晋升到经理,这是典型的向上发展路径,也是最为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

2、向深发展: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在职级上得到不断晋升,而不是职务。例如阿里的P职级系列,就是对向深发展的员工所设置的职业发展路径。

3、向左右发展:向其他平台、其他行业跨越,或者在职能上进行一定的转换。比如,从前在金融行业做HR,现在转换到新能源领域做HR。

4、向内发展:除了以上三种职业发展路径,还有一种路径就是向内发展,即基于自己的心理需求做选择,比如从事自己感兴越的职业、去做多年以前一直想做的工作等。

六、什么是生涯的发展深度?

生涯发展规划是以个人生涯发展为着眼,以脑功能发展的差异性为基础。

脑功能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人的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一方面来自于遗传,如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长相等),还有智力的遗传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来自后天的早期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了十八年的研究和应用,发现每个人都有最佳的优势结构模型,如果每个人能在一生中,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就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获得真正的成功。

七、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行业发展好能够带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情景和愿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受到所在行业的影响的,行业发展的变化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的变化,个人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八、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职业发展途径可以从对职业的认知和对职业的决策;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行动计划;自我认知;以及对职业的计划及实现途径等方面来写职业的发展路径。

自我认知通过人才测评分析结果以及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朋友对我的评价,认真的认知自己。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等。

九、什么是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为研究内容,根据个体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和不同职业阶段的任务、目标,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进而提出了不同职业生涯周期面临的管理重点。  

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如下五个主要阶段:  

1、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 

2、探索阶段,属于打基础阶段。

3、创业阶段,属于选择和安置阶段。

4、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5、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十、生涯发展五个阶段?

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是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

成长阶段的次阶段是幻想、兴趣、能力;探索阶段的次阶段是试探、过渡、尝试;建立阶段的次阶段是尝试、稳定;维持阶段没有次阶段;衰退阶段的次阶段是减速、退休。以上就是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

99%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