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10-6-41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0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二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
…………
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
2.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
(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活动汇报预设:
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
教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才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
板书:
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
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
(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
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
15-9=()因为()-9=(),()+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离开学具操作进行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
3.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三)课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四)课时作业
1.练习二第2题送信。
先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
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6-9=18-9=17-9=
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
答案略
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
3.看图列式。
(1)(2)
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解决问题。
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
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略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0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