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知识>正文

陈情表_西晋·李密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5篇)6-20-13

2024-08-04 17:42:32 互联网 知识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下面是www.kaoyantv.com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陈情表_西晋·李密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假字 篇一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教学过程: 篇二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新课: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按时间顺序。

(3)表时间和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提示: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小结: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研习第3、4段: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通译并熟读第4段。

7、小结: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五、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教学要点: 篇三

研习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积累相关文言词汇;熟读课文。

《陈情表》阅读答案 篇四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大。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李宓①,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

大同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薄,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诸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馀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注)①《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灭蜀。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B.则告诉不许告诉:被告知

C.州辟从事辟:征召

D.心在色养色养:和颜悦色地奉养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具以表闻以资政殿学士行

B.则刘病日笃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犍为武阳人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追贼者不敢经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较为具体地交代了李密年少时的人生遭际,而乙文在这方面的记叙较为简略,这与作者写作意图的不同有关。

B.甲、乙两文都写了李密多次拒绝应召,主要原因是祖母年老,需人奉养,无法分离,表现出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心。

C.根据乙文可知,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入仕,并在担任河内温县令时,帮助当地百姓成功解决了中山诸王烦扰的问题。

D.甲文重在以“情”动人,所诉之情有“苦情”,有“忠情”,而乙文通过具体的事例突显了李密的“孝”与“贤”。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

答案:

15.B

16.D

17.C

18.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

19.(1)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单困苦,无所依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中山诸王每次经过温县,一定要求供应(物品),当地官吏和百姓都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B.“则告诉不许”意思是“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所以“告诉”的意思是“报告申诉”。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一个“以”,介词,用;后一个“以”,介词,凭借……的身份。

B.前一个“则”,连词,表转折;后一个“则”,连词,就。

C.前一个“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后一个“也”,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D.两个“者”都是代词,表示“……的人”。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立即入仕”错,原文说“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由此可见,李密是在丧期结束后才出来做官的。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以孝闻”作“事祖母”的后置状语,“其”代词,他,代指李密,作后一句的主语,所以在“以孝闻”后断开;“侍疾”意思“侍候、陪伴、护理患者”,为谓语,“其”为主语,“其侍疾”意思是“(祖母刘氏生病)他侍候、陪伴、护理祖母”,“则泣涕侧息”是“侍疾”的状态,意思是“(祖母刘氏生病)他陪侍在祖母身边哭泣”,结构完整,语意独立,前后断开;“日夜”作“不解带”的状语,承前省略主语“其”,意思是“白天夜里他都不曾宽解衣带”,结构完整,语意独立,前后断开;“必过目尝口”为谓语,承前省略主语“其”,意思是“他一定看过尝过”,宾语为“膳饮汤药”,在这里提前,单独成句,以示强调,所以“必过目尝口”前后断开;“本郡礼命/不应”与上一句一样,“不应”为谓语,承前省略主语“其”,“本郡礼命”为“不应”的宾语,提前单独成句,以示强调,所以在“本郡礼命”与“不应”之间断开。

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祖母刘氏生病)他陪侍在祖母身边哭泣,白天夜里都不曾宽解衣带,祖母吃的饭菜,喝的汤药,他必定看过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

故句子可以断开为: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1)“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不行”,不能走路;“成立”,成人自立。

(2)“过”,经过;“责求”,要求;“患”,意动用法,以……为患。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李宓,字令伯,是犍为郡武阳县人。祖父李光,是朱提太守。父亲早逝,母亲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他。他硏习《春秋左传》,广泛阅览五经,大多有所通习涉猎。他机智敏锐,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文章词采斐然。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祖母刘氏生病)他陪侍在祖母身边哭泣并且恐惧不安,白天夜里都不曾宽解衣带,祖母吃的饭菜,喝的汤药,他必定看过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也曾征召他担任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官职。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听闻他的名声,请求他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征召他,想跟他见面,他却都不前往。因为祖母年纪大了,(他)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讲学,竖起旗帜教授学生。武帝册立太子,下诏任命(他担任)太子冼马。诏书多次下达,郡县接连逼迫,(他都没有接受官职)。

等到祖母去世,丧期结束后,皇帝又迁任李密为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行道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没有儿子,皇帝让宗子作为世子来继承,时时接受亲戚的吊唁。李宓派遣部下拿着东西,协助应对。中山诸王每次经过温县,一定要求供应(物品),当地官吏和百姓都 李宓到任后,中山诸王经过温县,(向当地的百姓)征收牛马的饲料和薪柴。李宓引书中记录说:“汉高祖经过沛县,对家乡老幼以宾客之礼相待,乡人供应(给他物品),全然没有受到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盗贼骚扰河内郡其余几个县,但都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越过温县边界。

通假字 篇五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

祖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