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0篇)3-2-58
说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必需的环节。本文为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了10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一
信息技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画图程序和画图工具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深入学习电脑绘画,学会曲线的三种画法,学会灵活运用曲线来画图。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一节实用课。
2、教学目标
本节资料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潜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资料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透过自主探究,掌握运用曲线工具绘制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封闭曲线的方法,能根据主题绘制曲线。
②根据实际状况和需要绘制适宜的曲线,在实践中观察、思考,继而创作。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培养用心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直线、多个几何图形工具的绘制等),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而透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教学中将曲线为三种形态:一个弯的单弧曲线、两个弯的双弧曲线、封闭曲线,用简洁、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讲述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透过本课的学习,我期望能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潜力,学会曲线的三种画法,学会灵活运用曲线来画图。
重点: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封闭曲线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曲线工具绘图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讲练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为辅,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本节课我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任务—探索尝试—综合运用—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注意培养学生大胆动手、善于探索新知的潜力,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新知细化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中品尝到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教材中曲线的学习是以画柳树为载体进行学习,但基于我们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加上本节课是初学曲线工具,本节课让学生画柳树难度较大,因此,我并没有采用画柳树作为制作主题。我认为从认知上思考,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从学生思想上思考,要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现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探索新知,实践运用——拓展提升,深化知识——归纳小结,知识内化。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课前准备一幅绘画作品,因为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作品色彩要鲜艳,作品资料包含了本节课要讲的主要知识技能,亮丽的图画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就应学会并掌握的学习资料,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实践运用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三种曲线形态绘制方法的学习均采用导学案辅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潜力。
1、认识曲线工具图标及工具样式
2、学习单弧曲线
先出示两个表情图(微笑的表情、难过的表情),提出任务一:运用曲线工具完成表情图,进而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单弧曲线,完成表情图。学生理解任务后,便探索尝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单弧曲线的画法。
联系生活:大家想想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用曲线工具绘制?
在学生单弧曲线绘制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抽象生活中的曲线,为后继的创作奠定基础,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到双弧曲线的学习。
3、学习双弧曲线
事物的外表呈现出弯曲的线条,我们能够尝试用曲线工具绘制,除了静态事物,还有很多事物总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尽管它本来是直线条的,但是运动起来的时候还会是直线条吗?
出示《气球图》,观察气球的拉线和刚才所画的单弧曲线有什么不同?
理解什么是双弧曲线,利用导学案二,学生自学双弧曲线,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画法,并完成《气球图》。
4、提出问题:比较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完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透过比较形态和画法,加深对这两种曲线形态的画法。
5、学习封闭曲线
教师出示封闭曲线图,学生观察封闭曲线,想想像什么?透过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扩展曲线工具的应用范围,再利用导学案自学封闭曲线,最后画水滴来巩固封闭曲线的画法。
6、小结曲线工具三种形态的画法
(三)拓展提升,深化知识
按要求作画:利用曲线工具创编表情
(四)归纳小结,知识内化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本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透过老师的补充讲解完成所学知识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遇到困难时能向其他同学求助,相互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二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巧妙走出正方形——多次循环和显示模块的使用》
以下四个方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但我将从教学过程说起,把教法学法等渗透进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巧妙走出正方形》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制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课本第二单元第17课。在此之前,学生已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转向”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了参数的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显示模块与多次循环相关性较弱,因而我对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在第一课时只讲授多次循环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我采用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参观古塔,发现人巡逻正方形基座的古塔浪费人力资源,抛出问题:能不能编一个程序控制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巡视?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情境教学法告诉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所以我创设了来源于生活的有意义的古塔巡逻情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知识的后续迁移,提高学生具体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2)师生互动,分析问题:
问题抛出后,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口头互动、协作与会话中分析问题、分解问题,掌握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与学生一起完成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转命令的复习。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互动教学法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让学生用眼观察、竖耳倾听、动脑思考、开口讨论。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面对问题才不会无从下手。因而这一步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至关重要。】
解决问题第一步:直走、右转的命令复习
(3)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分析完问题后,接下来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主要服务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次循环模块的掌握
难点是循环结构及循环体的理解。解决问题三部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让学生带着对应的探究问题分组实践,并提前录制了微课锦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点击观看。微课锦囊中是对重难点的解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利用了探究学习法,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在这一环节,我做了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设计了有意义、能够突破重难点的探究问题,并在每一个探究结束后进行查漏补缺、小结点睛。】
【任务一】解决问题第二步:机器人巡逻一次——走一次正方形
(知识点:利用直走、右转组成顺序结构走正方形)
探究问题: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对应的程序如何?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实物演示:机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课题。
2、课件播放:分解机器人走正方形的8个动作。
3、建立数学模型:
4、画流程图】
【任务二】解决问题第三步:机器人反复巡逻——多次走正方形
(知识点:使用多次循环)
交流:数一数,共有几个模块?如何要使机器人走2圈,应怎样编写程序?
交流:走3圈、 10圈……,甚至是100圈呢?将有多少模块?
探究问题1:用循环命令为什么只保留“前进”和“右转”?
探究问题2:循环体位置为什么只能摆在循环模块内,摆在上或下有什么不同?
探究问题3:循环次数怎么确定?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课件演示重复的部分和次数(用红色边框圈出)。
2、课件认识顺序结构,引出循环结构。
3、课件出示顺序结构和多次循环结构的对比流程图。
4、循环体位置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四)师生互动小结,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之后就是规律的提炼、以及知识点和方法的总结。
在转向时间和循环次数如何确定这一知识点的总结上,我主要利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边数形状的边数及其对应的循环次数和转向时间之间的关系。
循环次数=边数
转向角度=360/边数
转向时间=转向角度/360=1/边数
(五)拓展:小组比赛
规律来源于生活,又再一次回归应用于生活。最后,我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同场景的问题解决上。
分层探究:循环结构简化了程序模块。用循环还可以编写出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本节课我们解决了正方形古塔巡逻问题。生活中,你会发现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巡逻赛场、广场、景区、办公大楼等等地方,而这些场所的形状多样,有正六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翻开书本第73页,我们试着利用多次循环让机器人走出更漂亮的图形,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吧。
三、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我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自评:本课,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一节课不足以达成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应该能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注意,知识技能的生活化,与具体情境结合,让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上的可用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资料。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透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资料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潜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透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教案fwsir.)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秀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明白从哪能够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用心地理解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读教材2、同学间互相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资料,教师能够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透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用心主动地理解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标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课资料分析
本课是光明日报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年级__册第__课,属于word文档修改排版\\光影魔术手图像处理的资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_之后,开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是学生熟练运用Word\\光影魔术手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学习本课,能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资料操作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_____的过程,体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透过____,激发对_____的兴趣;透过______,感受____,增强_____透过______,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主要是围绕___展开的,而且他们是_____的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_______;(原因是这部分资料较为抽象,初学者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二说学情
1.-----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尝试的特点,初步具备自主学习潜力和合作的意识。
2.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3.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和同伴讨论,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
4.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为此采用小组合作制,并思考适当的分层教学。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将教学资料设置成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创设情境法。在每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恰当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3直观演示法。演示不仅仅是教师演示,还能够是学生演示,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从学生的学法方面来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透过自主学习,尝试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比较观察,揭示课题/激趣导入),用时_3_分钟。---展示作品
---分析范例,明确解决方法:展示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作品需要分几步完成,每个步骤要完成哪些操作?需要学习哪些新的技能呢?透过预设问题,引导得出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此时,教师能够板书出来。
从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食事物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透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这样的设计,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用心主动的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2.任务驱动,探究新知(用时分钟)教师预设问题。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本环节分__个步骤展开任务一:
兴趣是学生用心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给学生3分钟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尝试操作。提示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能够有3种求助方式:阅读教
材、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搜集学生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分别处理。对于共性问题,能够引导全体学生一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个别问题,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2此时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演示讲解,教师板书操作步骤,突出重点知识。
3反馈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操作,肯定会出现些常见的问题。此时教师再现学生操作中的问
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演示。学生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问题1:问题2:
4结合思考,继续创作,
由我来透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透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教师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
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
让学生透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
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解决能够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5归纳提升。根据任务完成的状况及其过程,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概括分析。透过完成以上_____个任务,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主要资料。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抛出了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究之中,他们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透过预设问题、及时的点拨与指导,指引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3、练习巩固,展示点评(用时15分钟)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必须的技能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
1让学生以____的形式,自己动手_______,要求_______________。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2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已经完成的学生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评一评。引导学生从______________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推荐本小组代表作品供全班评,引导说一说创作思路,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最终评出“最佳设计师”“最佳协作小组”,给表现良好的学生加星。这样设计能够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不仅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又能够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培养创新潜力。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时,教师多给予扬长性的评价,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4、归纳总结,交流评价(用时5分钟)1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心得。然后,教师对本课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同学们,你能把你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吗?”。2组织学生根据教师带给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资料”、“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务必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构成知识体系。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板书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针对性更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进行说课小结:
纵观全课,我注重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努力构成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相信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__,因为有了Word20__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__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__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__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习了在前面学习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习,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__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__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习,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__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习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六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习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习。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习。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习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三、输入文字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
八、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潜力)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透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透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透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必须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忙,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透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资料,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能够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带给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能够透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必须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资料,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1、被动理解变为愉快的学习。体此刻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2、合作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装饰幻灯片》是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课文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感受“艺术字”,写成语故事,为成语配图。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学会在Word中使用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功能。而PoewerPoint与Wotd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功能相似。可见,《装饰幻灯片》这一课是综合运用已学的这三种知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画面,凸现幻灯片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又将为后续学习成语故事集的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样的学习对象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学生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灵活运用操作技能,个性化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个性化装饰幻灯片。
教学关键:装饰幻灯片要注重整体效果,强调合理安排画面,使画面既漂亮又凸显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个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法是:
1、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价值体验,真正落实以上的教学三维目标。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就是:
导探究,重自主
导方法,重创新
导过程,重体验
2、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多样,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并且穿__行。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学习,自我挑战,充分体验实践过程。
六、师生互动说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接下来是师生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课题--自主探索--组际交流—个性创作--全课总结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课伊始,教师谈社会流行的服饰、发型的实例激趣学生。
接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所看到的一些装饰现象,比如街上的广告牌等。
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比两张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结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伊始,从风趣的社会话题入手,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现象,然后回到课堂对比两张幻灯片,最后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装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体验到有幻灯片通过装饰有画面漂亮、主题突出的效果。这样切实可行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题导入后,首先让学生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张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让学生对照书本尝试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邻桌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举手示意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进行巡视,特别要留意后进生,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这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指导自主学习也更加到位。)
(三)组际交流深化理解
这个环节,我主要组织分两大块进行交流,一是分别交流书上三块内容,二是整体评价。书上三块内容均不作太细的交流,因为都曾学过类似的,只是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示,回顾一下操作步骤就
。整体评价这一块要做重点交流,因为这是装饰幻灯片的关键,要注重整体效果。
现在先分别交流书上三块的内容。这环节我不准备按照教材的顺序组织交流,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容易分心。而是根据学生实践的体验灵活重组教材。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趣味?”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相机组织学生交流。教材的安排是“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顺序,而我预设的是把“图片”提到“文本框”的前面,也说是“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这样的顺序,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但最后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现在就根据我的预设顺序进行说课。
(1)插入艺术字。
1、指名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插入艺术字“铁杵磨成针”(大屏幕演示),边演示边介绍操作步骤。
2、组织学生评价,并说说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3、展示多位学生艺术字不同处理效果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功能其实与第四册第十一课“艺术字的使用”相类似。所以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和示范,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演示操作,回顾操作方法。让学生观看到更多艺术字不同的处理效果,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创新意识,为后面的个性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处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位说操作步骤,另一个学生演示。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并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多组学生合作演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二是培养合作意识;三是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过程。)
(3)插入文本框。
1、组织欣赏几幅学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说说作品的优点。
2、指名学生简介操作过程,教师演示。
3、邻桌相互欣赏文本框的作品,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字处理效果。
(设计意图:因为上一节课刚学过“文字效果处理”,而且根据书上插入文本框的内容较多,所以这环节“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点讲解,也不指名学生演示,只是展示几幅不同文字处理效果的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评析,重要的是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整体评价。
这环节主要是评价整体效果,画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主题是否突出?
1、组织观看大屏幕,老师回放几幅学生的作品。
2、请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评价主题是否突出?如从字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协调?
3、学生互相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师适时帮助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4、组织学生在网上邻居中自由浏览其它同学的作品。
5、指名说说感受。
6、保存。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多元化评价。这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创作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个性创意。
1、自由组合小组。
2、小组合作设计。
3、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创意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个性发展,信息技术重视强调创新能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大胆构思,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这环节不要太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就达到目的了。)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后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简要概括。最后说:“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设计一套漂亮的成语集。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收集更多的成语做好准备吧!”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预习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不但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还做下节课的预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种想学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觉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相结合起来。)
七、回顾流程说亮点
本节课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科学、美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重组教材。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装饰幻灯片;学生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一句话:收获尽在过程中。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九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魔术师》,《小魔术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32课,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技巧,以此来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本课以变化孙悟空,草地的小花为例讲解了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等简单的绘画工具的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优化图画创作过程,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上。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使用技巧。
⒉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⒊情感和态度:
①在同学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教学,解决复制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
教学难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的使用。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通过谈话交流,合作学习,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给学生播放FLASH小动画,提问学生: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生都会说喜欢。我就说:老师也很喜欢,我不但喜欢还会变魔术呢!学生会很新奇,这时我和学生谈话,让学生猜老师会变一个什么魔术呢?学生会把生活中所看到的魔术表演情景说出来,我马上转到老师所要变的魔术,你们一定想不到是用电脑变魔术,并快速演示利用计算机复制出图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粘贴板书课题:〈小魔术师〉。
二、讲解重点,点拨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本课以一个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过程来展开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看着老师的操作学生总结老师操作步骤,我操作结束学生汇报,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最后利用课件出示完整的操作步骤,在次我强调复制、粘贴命令在编辑菜单中,找一名学生大胆尝试图形选取、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无论这名学生操作的好与不好都给予鼓励,我会宣布他是今天第一个用计算机变魔术的小魔术师,我的办法是(在黑板的一角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师签名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签上名字,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本课难点。趁热打铁就刚才学生操作我设计了一个小陷阱给学生,解决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即透明处理,结合上节课文字工具的使用原理,找学生处理这一问题,并通过广播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进一步学习了工具箱中样式工具区的使用。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应给学生大胆操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闯三关,我最棒”的小竞赛,在此环节,我除刚才板书大家已经看到的鼓励办法,我还设计了一个闯关成绩单,每一关的前5名可以迅速的把名字签到小魔术师签名区,其他学生每过一关也可以把自己成绩打在我设计的成绩单上,(在此说明虽然是比赛有要求,选取前几名学生签名,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好胜的心理,即使已经达到了前五名学生到前面签字的规则,但是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后跑上来签字的学生,也以鼓励的形式让他把名字签上)。
在此,我把我设计的闯关练习题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我的设计上多提宝贵意见,第一关找朋友,以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为小鱼找朋友,巩固新知。第二关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小组长汇报。同学们两关过去了,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好吗?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出示游戏内容,帮助小动物回家,用今天的学习方法,你能帮助小动物回到家里吗?学生操作,找最快的把名字写到签名区,宣布这就是第三关。
每一关都找学生到前面广播演示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通过闯关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
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学生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几幅半成品或错误的画面。在此环节上,我设计了让组长抽取本组的填充作品,让学生运用技法创作画面,丰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运用的技法、构图等几方面,从各组抽选出几个好的作品全班评价,再让学生组内互评。
五、课后延伸
我设计了利用翻转、旋转命令变化的图形,让学生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比较有亮点的是两个环节:一是闯关小竞赛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二是板书设计中的小魔术师签名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十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潜力)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透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透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透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必须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忙,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透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资料,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能够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带给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能够透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必须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 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资料,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理解变为愉快的学习。体此刻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的10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上一篇: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优秀7篇)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