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11篇】9-20-31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sky帮大家收集的11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一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二
这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他又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时,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男孩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男孩的这份爱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男孩的形象也会更鲜明。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二、老师的感情不够投入。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感动,尽管我也尽量通过我的过渡语言营造一种氛围,但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该高亢的地方没有高亢,该低沉的地方没有低沉,没有通过我的情绪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情的共鸣。比如结尾的时候,我指着板书总结的那一段话,本来是很感染人的,如果我的语调高亢一点,一定会达到课堂的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尽管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有些地方学生总读不出感觉,这时我却置之不理了,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学生读不好,老师完全可以范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朗读的技巧,才能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摸索、磨砺、修炼,才能得以提高。而公开课就是一个炼炉,每上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尽管遗憾很多,但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三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在教学这课时,有一点自己真实的教学体会:
一、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是我校语文课堂“情知教学—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研究的课题,上学期在赵校长的带领下,逐渐摸索出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中。本节课我依旧带领学生依据课题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教师引领学生梳理问题,找出文中的中心问题。从课题入手找出中心问题,我感觉教师不再是问题的终结者,而是引领者、鼓励着。以往的语文教学我总是课堂的指挥者、领导者,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和反思提炼,我逐渐感到教师要敢于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教师的满堂灌让位给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小组交流重实效
学生在梳理出中心问题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读书,自己找出问题,画出问题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把理解和体会写一写,再进行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学习要求
1、明确学习组长
2、人人明确交流的问题
3、组内整合出多种方法进行交流
4、合作学习有主见
5、汇报时要认真倾听,会欣赏,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6、敢于质疑—爱心互助共闯关。
三、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句子和重点词语“挂”进一步深入体会天都峰的 “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手脚并用”“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和不怕困难的勇气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教学中的不足:
在品析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时,由于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交流,谈体会的也只是个别同学,以读促说只是个别现象,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不透。
五、思考:
1、语文课堂上教师能不能少讲一点?
2、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谈体会,能否再深入一些?
3、如何做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最大程度发展?
4、在教学活动准备过程中,应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要领,拓宽知识面。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语文终身学习负责,在课题牵引下,从问题的探讨到品读的感悟,再到思想的升华,都应尊重学生生命的自然发展为主旋律,促进整个课堂学习动态的自然生成;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充实学习的血肉,妙笔生花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只有这些部分完美结合,才会让我们在课堂上真正看到生命的绽放。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四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五
《爬天都峰》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根据教材的体系编排,考虑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衔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这些特点:
一、紧扣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经过。“我们”在爬山途中,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觉人物形象。
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那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学懂课文的关键,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课文中的许多语言描写挺有儿童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如文中“我”和老爷爷对话中的。两个“也”字,细细揣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羡慕、敬佩,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丰满了。
三、加强朗读指导,领悟人生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本节课通过各种方式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文中老爷爷和“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过多地注重理性的分析,结果学生少了些灵气,课堂少了些生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待于进一步改正。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六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透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6、7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透过看天都峰的。高,(图片和课件)学生明白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家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务必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教学目的就到达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七
这次我执教的观摩课是沪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人生的开关》。在之前的准备中,为了选什么课文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是炒现饭,还是全新地挑战一次?经过思考,我放弃了自己以前成熟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最终选定了《人生的开关》这篇课文进行尝试。该篇小文不难,读懂课文更不难,但是用心读透却很难。备课的过程中,我认真阅读文本,反复研读了很多遍,写了几千字的备课心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自己对人生也认真进行了思考,如何将简单的人生道理变得简单而又富有内涵。就好像怎样让蕴含在浅显语句中的禅理让人自悟一样,这些天一直在脑子里思索着怎样去优化教案,怎样去更好地运用策略。直到今天去新会的路上我还在思考教学设计的修改,课堂的导入等等。
40分钟的课上完了,课堂上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评课的天津的姜宁老师说的:“这是一节幽默中藏着深刻的课,令人深思。”谈人生,谁都会说上几句,而且能说得冠冕堂皇。对于真正的人生,我们又有几人敢说自己懂了呢?记得贾老师在给我辅导课的时候说过:课要润物无声,大雪无痕,让学生在语文的活动中悄无声地接受了教育。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我努力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教学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平等的对话,深入的探讨,努力课堂上践行者“语文课做语文事”的理念。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八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一课,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老爷爷”,另一个是“爸爸”。在人物对话中,“老爷爷”两次把“我”称作“小妹妹”。我认为,这种称法实在有些不妥。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商之。
“小妹妹”这个称呼,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同辈份的人称比自己年龄小的,且排行最末的女性为“小妹妹”;二是,同辈份的人称比比自己年龄小,且年龄悬殊比较大的女性为“小妹妹”;三是称素不相识或虽相识但没有辈份关系的女孩子(女童)为“小妹妹”。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第三条解释,如果遇有以下两种情况,是不能这样称呼的:第一,称人者与被称者之间年龄悬殊过大。如称人者是一位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被称者是一个十岁左右或再小一些的女孩,这样就不宜称为“小妹妹”。除非称人者对被称者有什么相求的事儿或对被称者有什么特殊的敬意才称为“小妹妹”(这样认为不知是否偏颇)。第二,称人者与被称者虽不相识,但如果被称者还有非常亲近的长辈,特别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在一起,且这些长辈的年龄又小于称人者,这样也不能称被称者为“小妹妹”。这两种情况,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常理。 对照以上三种解释,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课文中的“老爷爷”都不能称“我”为“小妹妹”。
首先,课文中的'“老爷爷”与“我”虽然不相识,也没有辈份关系,但他(她)们之间的年龄悬殊太大。称人者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课文原话)被称者,虽然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多大年龄,但通过课文内容可以看出年龄一定不会大,或十岁左右或再小些。
其次,“老爷爷”与“我”之间只是同路登山的游客关系。“老爷爷”对“我”既没有什么相求的事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敬意。
再其次,“老爷爷”两次称“我”为“小妹妹”的时候,“我”的“爸爸”始终和“我”在一起。特别是课文第八自然段这样写道:“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试想在这种场合下,如果“老爷爷”再与“我”的“爸爸”对话时,又该如何称呼呢?
另外,两人对话,互相之间的称呼,一般说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称对方为“老爷爷”,反过来,“老爷爷”再称对方为“小妹妹”岂不太别扭了吗?
在这个问题上,也许有人会作出这样的解释:“四海之内皆兄弟,只因同是登山人”。“老爷爷”在登山道上为遇见“我”这样一个年小的旅伴与他知难同行,而感到兴奋,感到亲切。心里已经结成忘年之交,把“我”视为小妹妹来看待了。笔者认为,即便如此,这里“老爷爷”也不应该超越习俗与常理而称“我”为“小妹妹”。因为毕竟两人之间年龄差距太大了,更何况中间还有“我”的“爸爸”在场。如果能将“小妹妹”改称为“小朋友”或“小姑娘”不同样使人感到亲切吗?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九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吹糖人师傅的高超技艺和孩子们的无比惊奇之后,让学生朗读相关内容,使之对文字的感悟更加真实,而且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于糖人的兴趣。在探究课文过程中,我以“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带着这个中心议题在校组内交流。并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句体悟,他们抓住“脚底板生风”这个词语,从而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的那种渴望,那种急切的心情。他们从“惊奇”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们的那种充满疑惑。他们从“瞪圆双眼,恨不得翘开他的嘴”看到了自己。他们从“好奇”感受到了我也是这样的,就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他们的阅读中自然的与这些乡下的孩子门走在了一起。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重点词句,让他们深刻的`理解孩子们从急切的盼望到买糖人的喜悦再到吃糖人的甜蜜,并深刻体会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十
上一堂精彩的课,在课堂上收获到孩子们欣喜的笑脸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今天讲了第三课《爬天都峰》,效果却并没有想象的好,我很郁结,亟待解决这个问题。
上节《金色的草地》讲的就不错,何以见得呢?孩子们反应好,特别欢快。从他们积极《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踊跃的程度和活泼开心的状态我就断定这节课我成功了大半。知识点落得还扎实,课时安排正正好好。采取教参的建议弄了一个学生表演小片段,着实让孩子们乐了一把。那欢快劲,啧,别提了。根据对比图片演示草地变色的原因更是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带着这激昂的情绪,我本想把准备充分的《爬天都峰》一溜顺下来。可是,问题来了。
从上课开始,学生们的状态就是一个字“蔫”。带着问题读课文,“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其实问题很简单。“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最终一起登上峰顶。”怕学生犯迷糊,读完一遍课文后,我还给了他们提示。课文都写了哪几个人?生答“爸爸、爷爷、小女孩。”我将板书写在黑板上。我和爸爸、爷爷、3、爬天都峰。“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这个问题。举手的寥寥无几。我整个心情瞬间低落。
让学生找第二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两个字,“高、陡”我想总不至于太难。举手的依旧寥寥无几。我问“三、四、五段运用了一种我们学过的写作手法,谁记得,你一句我一句这叫?”学生们开始小心翼翼的'猜“说话,问话,讲话?”最后终于答上了“对话”,大概是蒙的。让我很费解。又一个问题,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零星有学生举手说:太费力了,最后可下子做成了。他们的回答中,我并未听到“辛苦、克服困难、历经困苦”等词语。完全是简单大白话。当然,这节课的设计并不是一问一答式。那是怎么回事?
最后进行课堂小练笔,峰顶对话。这一部分还算成功。课文本身就有过很多对话,在加上对课文的理解,孩子们有不少话要说,借着文中的我,都表达了出来。爬上天都峰后爷爷和我聊了很多很多,爸爸爷爷我们三个聊了很多事情。
直到刚才我才略有感悟。
1、早上因为班级的一些小事我发了脾气,我带着火气上讲台,让我变得不稳重、不理智。
2、学生对我发火的事耿耿于怀,有问题、有想法不敢举手表达。我让他们怯了。
3、问题稍难,教师引导语又不到位,学生一头雾水。
4、学生课堂表现不顺心,导致教师紧张,语无伦次。乱上加乱。
5、教学设计生硬,一块一块分了节。学生听着无聊,没有整体结构感。好像还有其他原因,目前没找到。慢慢发现吧,这个问题今后还会出现的。总之,不能影响明天的课程。还有明天呢,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十一
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
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回答不足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不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