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正文

俄狄浦斯期的三个阶段(俄狄浦斯期的表现)

2023-02-27 02:15:36 互联网 热点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俄狄浦斯期的三个阶段这个问题,俄狄浦斯期的表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俄狄浦斯期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阶段的残留。

俄狄浦斯期冲突的三个方面的表现:

之一,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成功后恐惧。“亢龙有悔”“未济”——使解放、使自由,自由享受人生。

潜意识中恐惧。成功后的自我攻击。

产后抑郁症——自己超越了母亲,攻击母亲,惩罚在等待着自己,不能完成母亲的责任。

解决——包持性环境。配得上享受成功的快乐。

突破了自我内心的限定幅度。

俄狄浦斯期期是指一个人的见识有多大,能够超越什么,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

心理咨询打破代际之间的传递,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的命运。

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在跟父母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

性冷淡:我已经攻击了妈妈(自己做了妈妈)有了如此大的快乐,如果再有性的快乐,不允许扩大自己的快乐范围和程度。所有的性 *** 缺失,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忠诚于妈妈,自己的身体是爸爸的、妈妈的。

个人性的快乐程度与文化也是可能存在关系。

性与死亡密切联系。

不同阶段的死亡焦虑:

不能控制妈妈,自己就会死亡——肛欲期阶段的死亡焦虑。

过渡性个体:不能控制妈妈,但能够控制一个妈妈的替代物。

男人的创造性是各种发明;女人能够生出孩子来,这是更大的创造。

通过创造来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是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与这个能力相比,创造性就不是那么重要的。

精神分析会认为,所有与眼睛有关的东西,都与俄狄浦斯冲突有关。社会恐惧也是俄狄浦斯冲突有关。

与性无关——年轻的咨客,对年纪大的咨询师的

成功与幸福的尺度,与实际的性活动没有什么关系。

美好的东西,我们不分析,是用来享受的。

2俄狄浦斯期的五个阶段

俄狄浦斯期的五个阶段:

1、父亲从母亲的背后走出来,孩子看到父母亲热。(形成三角)

2、母亲不是完全属于我的,我要独占母亲,对父亲产生嫉妒和仇恨。(形成竞争)

3、在竞争中发现母亲更爱父亲,父亲强大的不可战胜。(形成压抑、潜抑)

4、决定继续回来当孩子,享受父母的爱。(结束阶段、退回)

5、效仿父亲做男人,长大以后娶母亲。(转向准备)

俄狄浦斯期最早是由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来提出的,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弑父娶母的角色。后来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俄狄浦斯期又叫恋父恋母期,大部分发生在孩子3-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们成长中的第三个阶段,之一个阶段是口欲期,第二个是肛欲期,第三个就是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子为例,在他们出生之后,照顾他们最多的是妈妈,可以说,母亲是孩子情感生活的全部,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他们会渐渐发现,母亲的情感不只是对自己,父亲成了他更大的情感上的竞争者。

这个时候的孩子们会有一种非常纠结的心理,他们在排斥爸爸,想要独占妈妈的同时,又对爸爸非常的崇拜,想去模仿他们,这一点在男孩子身上会有体现,他们有时候会天真的想和妈妈结婚。

3俄狄浦斯期 3

上一篇的内容介绍了什么是俄狄浦斯期以及对人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就讲俄狄浦斯期的发展进程和表现,以及如何更好的操作帮助孩子和整个家庭进入俄期的发展。

俄狄浦斯期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

1、 将父母 *** 化:

进入俄狄浦斯期的孩子会幻想占有自己的异性父母以满足快乐的需要,他们会经过幻想占有异性父母—认同同性父母-对父母的去性化历程。

男孩希望把爸爸赶走和妈妈一起睡,会保护妈妈攻击爸爸。女孩希望和父亲结婚,当妈妈和爸爸发生矛盾的时候,女孩会站在爸爸一边制止妈妈。同时他们会把同性父母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对同性父母产生排斥嫉妒的感觉。

同性父母会觉得很挫败,女儿原本是妈妈的贴身小跟班却转向了站在爸爸一边,爸爸非常努力也得不到儿子的喜欢,这些都是孩子进入俄狄浦斯期的表现。

另一种爱恋的表达形式就是激怒父母。就像恋爱中的男女,总是要制造一些矛盾冲突,在冲突中体验到亲密的感觉。

孩子会不断挑衅父母的底线,并且对父母的愤怒和惩罚显得无所谓,当他们看到父母束手无策的样子,也会产生快乐的感觉。所以当你的孩子有了这些表现,恭喜你,孩子已经进入了俄狄浦斯期的发展阶段。

孩子变得不听话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反而如果一个孩子太听话是不正常的,更大的可能是他们还处于前俄期的共生关系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异性父母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并尊重孩子的隐私,如果仍像对待小baby一样对他们毫无顾忌的拥抱抚摸亲吻,帮助大小便等,就会加重小孩的爱恋情结。

比如孩子想抚摸父母的隐私部位,父母需要拒绝。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 *** 身体,这样可以防止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给孩子带来性唤醒。不合时宜的性唤醒会影响孩子未来对于性的取向、观点、行为等方面。

如果发现孩子在这段时间会有抚摸自己生殖部位的行为,也不必表现的过于夸张,以平常心面对,他们只是在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身体而已。

如果父母表现的过于夸张,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激起了父母的兴奋,他会因此更加频繁的出现这样的行为,如果父母能够平常看待,孩子度过这个时期后,现象自然消失。

3岁后孩子要学习和父母分***间独立睡眠,有条件的话,需要独立的属于他们的私人空间。

2、 完成对父母的认同:

在这个时期,父亲进入孩子的视野。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父性力量的象征,他代表着力量、规则、秩序、法则等。当孩子 *** 化父母时,他们也会因面临来自另一个父性力量的惩罚而倍感焦虑。这就是俄期的另一个冲突:成功与惩罚。

男孩幻想占有母亲,通过观察他发现妈妈是属于爸爸的,因此当他想占有妈妈的时候,就会面临爸爸的威胁,爸爸的力量非常强大,无法战胜,他转而模仿爸爸,希望自己成为爸爸进而得到妈妈。男孩通过模仿父亲成为自己,开启自己从男孩变为男人的进程。

女孩的之一个关系也是母亲,在最初孩子是没有性别意识的,孩子并不会根据男女雌雄来分辨人,而是通过强弱、好坏等二元标准来区分一个人,因此女孩的之一个欲求对象也是母亲,随着长大,通过观察爸爸和幼儿园里的男孩子,她开始发现她和男孩有不同的生理构造,她发现她和妈妈是一样的,这时她从欲求妈妈转而开始认同妈妈,同时她的欲求对象转向爸爸,她同样受到了爸爸的拒绝,她发现爸爸是妈妈的男人,她以为自己只有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人才能得到爸爸,于是她开始模仿妈妈化妆、打扮、模仿妈妈的语气以及各种行为举止,这是她成为妈妈的方式。

所以,父母是孩子之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早期父母都是他们的样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育儿先育己,孩子的成长是通过模仿父母开始的。父亲向孩子展示责任、担当、力量、成功、秩序,母亲向孩子呈现温柔、细腻、慈爱、智慧、美丽等等。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孩子无法学会父母那里没有的东西。

3、 在三元关系中练习整合能力

整合规则与秩序

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人一生中面临的之一次分离,刚出生的孩子处于未分化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世界是一元的,即我和世界一体;随着母亲的出现,在口欲期和肛欲期,从一元世界进入二元世界,有了你和我的分别,在婴儿的世界中只有我和妈妈的二元关系。我从妈妈的反应中来判断自己是好的还是坏的,妈妈对我笑我是好的,世界是好的;妈妈对我生气我是不好的,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危险。当进入俄狄浦斯期时,随着父亲进入孩子的视线,孩子也从二元世界进入了三元世界,三元世界就无法以好坏对错等二元法则来对待,它需要更多的规则和秩序。比如当孩子想要一个较贵重的玩具时,妈妈同意,但是爸爸不同意,那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些规则和 *** 去达成。他想得到玩具不仅需要妈妈允许,也需要爸爸的参与,于是三方根据家庭的支出能力、父母双方的消费观念、以及孩子的需求程度共同决定是否购买,协商的规则应运而生。家庭会议是个很好的 *** ,可以就一些事情约定在家庭会议中解决,在家庭会议中要避免使用父母的权威,家庭成员每一个都可以平等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最终父母和孩子几方可以基于每个人的需求来创造和商定最终能满足每个人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方式让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归属感,体验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孩子也学习到在三元关系中,需要遵守规则、运用规则达成自己的目的。

整合复杂的感受:

进入三元关系世界之后,他会产生更多复杂的感受,当他幻想占有异性父母时,他会产生好奇、兴奋、因为第三方的存在,他还会体验羞耻,会对惩罚的力量产生害怕和自责,这些矛盾的情绪和感受同时在他的心理层面发生,他们经常一边兴奋着一边害怕着一边纠结矛盾着,他们对感受和情绪的体验越来越丰富细致,练习着去认识和体验更多的情绪感受,并在这些感受中进行统合,最终指导自己做出行动的选择。

整合复杂的信息:

当妈妈和孩子生气时,孩子觉得妈妈是不好的,但是从爸爸的表达中他又觉得妈妈是好的,这个时候他接收到矛盾的信息,他不再从单一的反应中判断外部世界,而是要将这些矛盾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判断,妈妈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不好的,有的人觉得妈妈是好的,有的人觉得妈妈是不好的,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他的心理呈现了多重影像,他将要从多重影像中学习如何处理和整合,最终用灵活的多角度的视角看待外部世界。

整合本我超我和自我

在前俄期,孩子在一元世界二元世界的感受相对简单,即好坏、快乐和悲伤等。进入俄期,因为对于感受的丰富体验和规则秩序的建立,超我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超我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外部体验内摄进入内部的后天形成的部分,超我负责约束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及群体规范,使人不会为所欲为。在精神分析看来人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指人的本能,受人的本能愿望驱动,追求舒服愉悦的享受,超我类似于道德规范法则规条,当本我的愿望未被社会法则允许时,超我会进行约束,自我更像是自我功能的代表,当本我的超我发生冲突时,自我根据自己的现实能力以及承担后果的能力对冲突做出协调,三个部分共同作用最终人决定呈现什么样的行为,做出什么选择。

我们还用上面的例子,当孩子想要占有父母的时候,是他的本我驱力,这时候会有来自父性力量的制衡,他会产生害怕、羞耻,这是超我驱力,并且这种占有对于社会来说是不允许的,超我会限制他的本我,在这种冲突中,他逐渐发展出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找到其他方式满足自己对快乐的需求。在一次次的自我力量越来越强大,他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也会随之增长。一个人的超我过度强大会表现的僵化死板,不容易靠近;如果超我过度缺损,会导致没有责任感,喜欢使用谎言,具有破坏性等等,自我功能不足则会导致无法承担自己的现实生活。

整合,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当一个人只会以好坏对错等二分法来做出时,他的人格发展水平还处于未分化的前俄期,这说明在俄期并没有很好的建构起整合能力。

4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是

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是4-6岁。

俄狄浦斯期最早是由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来提出的,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弑父娶母的角色。后来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俄狄浦斯期又叫恋父恋母期,大部分发生在孩子4-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们成长中的第三个阶段。

除了母亲和儿子之间会产生的依恋情感之外,父亲和女儿之间也会有俄狄浦斯期。在一个家庭中,异性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和谐的相处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好处,但是也需要注意相处过程中的一个度,不要越过中间的那个界限。

弗洛伊德个人成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95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5俄狄浦斯期没发展好的表现

表现:

1.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是家长不支持我们,反而因我们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我们,我们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我们的主动性。

2.我们长大后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障碍: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

俄狄浦斯期的三个阶段:

1、对同性父母感兴趣,模仿异性父母。2、转向异性父母,攻击同性父母。

3、回归与同性父母的认同。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将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